的飛機、軍艦撤往澳大利亞等地。
日軍完全掌握了菲律賓地區的制海權和制空權。
5天后,日軍作了初步休整後,登陸部隊主力第48師和第16師,在海軍第3艦隊、第5飛行集團的掩護下,分別在呂宋島的仁牙因灣和拉蒙灣登陸。第48師南下,第16師西進,對馬尼拉實施兩面夾擊,切斷了呂宋島南北之間的聯絡,並予以各個殲滅。
在戰鬥過程中,日軍在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登陸,迅速佔領了納卯以後,於25日在和樂島登陸。17天之內,日軍在菲律賓成功地實施了9處登陸。
在日軍進攻時,菲律賓有美、菲部隊13萬人之眾,但其中11萬菲軍系倉促組建的,裝備很差,缺乏訓練。在菲律賓漫長的海岸線上,這些兵力分散在5個防區,防禦薄弱處很多。在日軍登陸時,美軍雖能迎戰,但美、菲軍缺乏海空支援,戰鬥力大減。在日軍迅猛突擊下,美軍損失慘重,馬尼拉的防線迅速被突破。12月26日,麥克阿瑟下令撤出馬尼拉,將部隊集中於巴丹半島的預設陣地進行抗擊。但這時日軍沒有緊追美、菲退卻的部隊,仍按原作戰方案向馬尼拉推進。1942年1月1日,森岡皋師進至薩勃特,完成了對馬尼拉的進攻準備。1月3日,日軍迅速攻佔了馬尼拉。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章全美總動員轉入戰時體制(5)
日軍奪取馬尼拉之後,乘美軍主力向巴丹半島撤退之機,迅速向巴丹發起攻擊。1942年1月10日,日軍向巴丹半島的美軍發動進攻,但巴丹半島上的美國守軍頑強抵抗,加之此時南方軍已將第5飛行集團和土橋師調去進攻緬甸,參加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攻島日軍戰鬥力大減。由於地形不熟,熱帶病流行,日軍減員較大。1月28日,日軍被迫停止進攻,巴丹半島的作戰陷入僵持狀態。3月初,日軍重新調整兵力,向巴丹方向增援。4月3日,日軍在得到萬人和飛機、火炮的增援後,集中3萬人對巴丹半島發起第二次進攻。美軍由於所期待的增援落空,病員也很多,麥克阿瑟也奉命去澳大利亞組織西南太平洋美軍司令部,美軍士氣更加低落。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被迫從巴丹半島向島南端的馬利維爾斯方向撤退。美軍隊伍在烈日下行軍,沿路倒斃甚多,加之日軍趕殺,死亡達數千人。美國人稱這次行軍是一次“死亡行軍”。4月9日,守軍萬人宣佈投降。
日軍攻佔巴丹半島之後,乘勝進軍,向巴丹島附近的哥黎希律島連續實施猛烈的炮擊和轟炸。5月5日渡過海峽登陸。第二天,接替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中將溫賴特於5月6日廣播投降書,駐島美菲部隊萬人成為日軍戰俘。隨後,南部其他島嶼的美菲部隊也大部投降,一部分潰散或潛入山林。
日軍在攻佔菲律賓的同時,也向關島和威克島上的美國海軍基地發起了攻擊。關島是美國在馬里亞納群島的海軍基地。1941年12月10日晨,日軍在第4艦隊海軍航空兵掩護下,南海支隊分3路在關島南、北海岸登陸,當日下午以優勢兵力佔領該島,島上美軍500人全部投降。
威克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重要海空基地。駐守該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只有450人,另有工程作業人員1000餘人,配備有火炮18門,戰鬥機12架。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翌日,即1941年12月8日,就出動36架轟炸機空襲威克島,炸燬美機7架。10日,日軍第4艦隊一部及所轄海軍陸戰隊在威克島登陸,遭到美軍炮火和4架戰鬥機的猛烈攻擊。日軍驅逐艦被擊沉擊傷各2艘,巡洋艦2艘被擊傷,倉皇撤離。在得到2艘航空母艦和3艘重巡洋艦增援後,日軍乘增援威克島的美軍特混艦隊尚未到達之機,於12月23日再次登陸,攻佔該島,島上1000餘人全部投降。
同美軍在上述三島的命運一樣,美、英、荷盟軍在馬來西亞、東印度群島等地也全部慘敗,暴露了自身缺陷:軍事思想落後,戰略判斷失誤;戰前麻痺輕敵,沒有采取有效的防禦措施,缺乏協調一致的組織指揮;在首戰失利後產生了畏敵怯戰的失敗主義情緒,使整個部隊喪失了戰鬥力;長期在南亞各國推行殖民主義政策,缺乏群眾的支援;部隊多系當地人組成的僱傭軍,內部矛盾重重,裝備低劣,訓練不足,士氣低落,戰鬥力弱。雖在數量上有優勢,但缺乏頑強的精神,在日軍的迅猛進攻下,非潰即降;士氣不振。1942年的第一個星期結束之前,大約3萬名菲律賓和美國士兵在一道堅固的天然防線後面挖壕固守,這是一道橫貫巴丹半島的阿布凱防線,在這道防線之後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