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4)

小說:美軍海外征戰記 作者:風雅頌

技術動員。在國民經濟總動員時成立了“科學研究與發展局”,保證美國武裝力量佔據技術優勢。美國政府成立了由總統、副總統、國防部長、陸軍參謀長和兩名科學家組成的研製原子彈最高領導小組,並同英國人聯合進行開發。政府撥款5000萬美元,由陸軍負責,建立了一個代號為“曼哈頓工程”的專門機構,在嚴格保密的條件下,全面展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

戰爭經費籌措。1942年4月28日,羅斯福在對全國廣播的“爐邊談話”中,明確提出了政府籌措戰爭經費的經濟政策。這一政策將影響到合眾國每位公民,對企業家來說,政府要將他們的利潤透過稅收削減到一個合理的水平。結果,經過努力,在整個戰爭期間,僅靠徵稅一項就籌措軍費1396億美元,佔國防總開支的45%。

在進行了上述動員之後,1942年1月美英還在華盛頓建立了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美方成員有: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海軍總司令金上將以及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中將。1942年7月,又增加了作為總統代表的李海軍中將。英方成員有:迪爾元帥、利特爾海軍上將和哈里斯空軍元帥。

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任務是:在有關國家首腦的領導下,協調兩國的全球戰略,統一指揮美英兩國軍隊,管理情報機關和情報交換,監督佔領地區的行政管理,負責制訂運輸、後勤和軍火等項計劃。具體的戰略分工是:美國負責太平洋戰區,英國負責中東和印度洋戰區,歐洲、地中海、大西洋戰區由美英雙方共同負責,中國戰區由蔣介石指揮。此外,在遠東戰場還建立了美、英、荷、澳4國聯合司令部,由英國韋維爾將軍全面指揮。

。 想看書來

章全美總動員轉入戰時體制(4)

為了同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這一機構相適應,美國對自己的軍事指揮機制進行了改組。把美方參加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單獨組成一個參謀長聯席會議,為總統提供諮詢,並直接向總統負責。由於美方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均是各軍種首腦人物,故該機構實際上成了整個美國軍事機器運轉的核心。

除了上述聯合戰略指揮機構之外,為了適應戰場指揮的需要,美軍各軍的編制也進行了具體的調整。

這些措施無疑對德意日的全球擴張給予了打擊和遏制,但從籌劃到真正實施會有個時間差。而在這個時間差裡,日軍的攻勢正咄咄逼人,在向珍珠港偷襲的同時,日本也向太平洋其他海域發起了攻擊,所征服的地區好像一把開啟的扇子,扇柄在東京,扇子的半徑長達3000多英里,向東伸到中太平洋,向南伸到澳大利亞沿岸,向西直達印度的海岸。因為日本進到馬來半島的頂端時,就可以包圍新加坡,轟炸滇緬公路的卸貨港仰光,並可以在婆羅洲、西里伯斯、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和索羅門群島登陸,從而威脅美國到澳大利亞的生命線。

從襲擊珍珠港的行動開始,日本就決心橫掃東南亞,摧毀美、英、荷在南亞的軍事基地,強佔菲律賓、關島、香港、英屬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俾斯麥群島、荷屬帝汶等重要地區。在日本的攻勢面前,不僅英、荷屬地部隊無一能擋住日軍的進攻,美軍在太平洋的3個重要軍事基地關島、威克島和菲律賓也都落入敵軍手中。

在襲擊珍珠港的第二天,即1941年12月8日,日軍就向菲律賓方向發起了攻擊。日軍攻擊這個由70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島國,因為它是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印度洋的交通要衝。最大島嶼呂宋島上有美國在遠東最大的軍事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

日軍對菲律賓作戰的企圖是,攻佔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馬尼拉和棉蘭老島達沃,將美軍逐出遠東,以支援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日軍制定的作戰計劃,採用了登陸作戰的強攻戰法。

12月8日9時許,日本陸海軍航空隊500架飛機從臺灣出動,對呂宋島美軍航空兵基地進行轟炸,將美軍在馬尼拉附近克拉克的伊巴機場上的200架飛機炸燬一半。其中,把對日軍威脅最大的“空中堡壘”B…17式轟炸機的2/3炸燬於地面,這樣,在戰爭的初期日軍取得了空中優勢。

緊接著,日軍先遣部隊開始行動,以1個營的兵力佔領了呂宋島以北的巴坦島。又奪取了3處機場,並向馬尼拉方向實施合擊。同時,日軍航空兵繼續攻擊美軍海空力量,轟炸馬尼拉灣的兩處海軍基地,炸沉艦艇4艘,炸燬海軍巡邏機1/4。戰至17日,美軍被迫把在菲律賓剩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