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億人口的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商業。若由一個強大的商業國家佔領菲律賓,整個海洋運輸的航道將可改觀。”說穿了,吞併菲律賓就能為美國爭取一塊進入中國、參加瓜分亞洲的跳板。
所以,對美國來講,仍然是在西班牙人嘴裡的這塊肥肉是吃定了的。也正因為如此,美西戰爭伊始,西奧多·羅斯福便迫不及待地命令杜威進攻馬尼拉的西班牙艦隊。而杜威果然也不負眾望,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但是,作為國內家喻戶曉的馬尼拉海戰英雄,杜威卻始終不敢輕易踏上菲律賓的土地,因為他沒有陸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海軍力量無法伸展到岸上更遠的地方。為了奪取陸地,你必須有手持步槍的人”。為了擺脫困境,杜威一面致電國內速派陸軍增援,一面派人去香港接回流亡的菲律賓革命領導人阿吉納爾多一行。
喬治·杜威,1837年生於蒙彼利埃,1858年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無論是在內戰時的服役經歷還是在戰後擔任過的職務,都不足以使他在其他幾十名同等資歷的軍官中脫穎而出。
雖然他非常崇拜法拉格特海軍上將,但他在40年的海軍生涯中卻一直沒有機會來仿效心目中的偶像,但他比別人多一個心眼兒,就是千方百計交結有勢力的朋友,諸如西奧多·羅斯福和雷德菲爾德·普羅克特等。這套官場上的功夫不僅使他得到了亞洲海軍分艦隊的指揮權,同時也練就了他一整套稔熟的政客本領。
工於心計,老謀深算,正是他的看家本事。在馬尼拉港外的美國軍艦上,杜威鼓動如簧之舌,竭力勸說阿吉納爾多同西班牙人開戰,並向他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打跑了西班牙人,美國必將承認菲律賓的獨立。
阿吉納爾多果然相信了杜威的話。他登陸後馬上釋出命令:“從1898年5月31日起,全國人民必須拿起武器反對西班牙。”
阿吉納爾多是菲律賓人民敬若神明的領袖人物。有他登高一呼,自然萬民響應。很快就組建了一支萬人的隊伍,並從中國廈門購來了大批軍火,聲勢日盛起來。5月28日,阿吉納爾多率革命軍在阿拉邦一仗中重創了西班牙總督派來圍剿的一支勁旅。隨後,幾萬人馬浩浩蕩蕩,乘勝進逼馬尼拉。
雖然馬尼拉已陷入重重包圍,但杜威仍躲在旗艦上隔岸觀火,不越雷池一步。他得意洋洋地在日記中寫道:“菲律賓人正在逐步把西班牙人逼進城。在白天,我們可以望見他們的進攻,在夜晚,我們可以聽見他們的槍聲。他們打得很出色。他們的成就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它使我們的海軍免受西班牙人的進攻,而且也為我們即將到來的陸軍準備好據點。西班牙軍隊已完全龜縮於馬尼拉城內。”如此精明的鬼算盤,也虧杜威能想得出來。
到了6月底,革命軍控制了整個呂宋島,馬尼拉已成孤城一座,指日可下。杜威看看時機已到,遂派代表告訴阿吉納爾多,請他暫時不要攻城,等美國陸軍到達後,雙方並肩作戰,共同攻城。忠厚老實的阿吉納爾多又一次相信了杜威的甜言蜜語。
這時,古巴戰事已經結束,麥金利總統在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之餘,加緊調兵遣將,增援正在馬尼拉海面上心急火燎、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的杜威。
7月底,1萬名美國陸軍分為幾個梯隊陸續抵達馬尼拉。
一下船,司令官梅里特將軍便發現革命軍已在馬尼拉四周築好了戰壕,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偌大一片郊外,根本沒有美軍立錐之地。正在為難的時候,還是由杜威出面,說服阿吉納爾多讓出一部分戰壕給美軍,總算解決了這一令人尷尬的難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雙方議和西班牙放棄古巴島 軟硬兼施美國佬吞併菲律賓(4)
無奈梅里特帶來的老爺兵太不爭氣。7月31日清晨,西班牙軍隊趁美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之際,冷不丁地發動了一次進攻,打得美國兵哭爹喊娘,亂成一團。幸虧菲律賓人聞聲而至,才擊退了西班牙軍隊。可笑的是,明知西班牙人早就跑沒了影子,姍姍來遲的美軍援兵還是漫無目標地發射了6萬發步槍子彈和200發炮彈,以資壯膽。
其實,西班牙人是存心想給美軍來一個不大不小的下馬威,好為自己日後的談判增加一些有分量的籌碼。經過連年的圍剿與鎮壓,西班牙人對菲律賓革命軍的恐懼要遠甚於美國人,生怕他們會對西班牙過去的暴行進行報復。
於是,西班牙總督耀得尼斯幾經權衡,知道任何抵抗已屬無效,不得不派出代表同美軍商量,他們願意投降,但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