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吃一虧,長一智,有了之前的教訓,美國自然不相信共和國的宣傳。
當然,美國當局還得考慮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共和國是不是也有一個“星球大戰”計劃?
20世紀90年代初,紅色帝國轟然倒下,里根總統搞的“星球大戰”計劃功不可沒。
里根在1980年上臺之後就公佈了美國戰略防禦系統上的建設計劃,也就是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在當時看來,這幾乎是一個異想天開的計劃。要知道,在該計劃中提到的很多先進武器,以及這些先進武器涉及到的先進技術,即便放在21世紀中葉,也沒有到成熟應用的程度。拿粒子束武器來說,直到2045年的時候,共和國的科學家才初步解決了中性離子加速效率的問題,讓粒子束武器向實用邁進了一大步。即便如此,按照最樂觀估計,粒子束武器也要到2055年左右才能實戰部署。而在“星球大戰”計劃中,美國就打算建立天基粒子束武器攔截系統。
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完全不切合實際的計劃,也是一個根本沒有可行性的計劃。問題是,就是這個計劃,讓處於勃涅日烈夫時代,即鼎盛時期的蘇聯遭遇了最嚴重的考驗,最終因為經濟發展完全失去平衡而在一夜之間解體。排除政治上的因素,前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就是以重工…軍工為主的工業體系,完全忽略了輕工業與農業的地位,並且讓農民付出了太大的代價。而蘇聯走上這條不歸路的主要原因就是與美國展開軍備競賽,而且不顧實際能力,想在所有領域超越美國。
現在的美國,與當年的蘇聯非常相似。
在與共和國的鬥爭中,軍備競賽無可避免,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包括軍事技術在內的美國軍事實力被共和國全面超越的那一天,就是美國淪落為二流國家的日子,也是中美冷戰結束紀念日。雖然輸掉冷戰,淪落為二流國家的主要受害者是美國的利益集團,特別是金融、能源、資源、軍火等企業組成的利益集團,但是在美國社會中,真正能夠接受這種變遷的公民絕對是極少數。
要知道,稱霸全球上百年,美國文化中出現了很多惡習。
別的不說,在大蕭條爆發之前,美國利用其獨一無二的金融霸權,以各種各樣的手段來掠奪全球資源,讓3億美國人生活在天堂裡面,而讓非洲、拉美、亞洲的數十億人生活在地獄之中。當時,幾乎所有美國人多養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就是花掉明天的錢,或者說借貸消費。因為時間不可逆轉,也不可超越,所以美國的超前消費,實際上是透過剝削其他國家獲得的借貸消費,而美國又透過手裡的金融霸權,讓欠條全都變成了白紙。也就是說,美國社會超額佔據與消費的資源,實際上就是其他國家損失的資源。
俗話識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從某種意義上講,鷹派政治家能夠在民主黨與共和黨得勢,即便在民新黨中,鷹派也佔據了主導權,就是因為美國選民接受不了自2015年以來的變化,接受不了美國逐步淪落的現實。
如此一來,美國就不能淪落,也就得在軍備競賽中超越共和國。
問題是,美國的政治家並不愚蠢,非常清楚,當年能夠擊敗蘇聯,靠的就是遠超過蘇聯的科技實力。
在與共和國的競爭中,美國的科技優勢並不明顯,甚至沒有優勢。
受此影響,美國當局在軍備競賽中的表現非常理智,或者說非常剋制。拿天軍建設來說,X…72就足以證明,美國並沒有好高鶩遠,訂下無法達到的目標,而是切合實際,確定了一個在短期內可以實現,而且具備實際應用能力的目標,並且集中力量實現這個目標,從根本上提高天軍的作戰能力。
如此一來,在共和國發出挑戰後,美國當局就得考慮,是否應戰。
當然,美國當局沒有選擇的餘地。
準確的說,主動權不在美國手中。
當初,里根總統能夠搞個“星球大戰”計劃,讓蘇聯在沒有任何產出的技術開發上浪費掉寶貴國力,是因為美國知道這些投入不會有任何產出,也就沒有大規模投入。根據後來解密的一些資料,直到美蘇冷戰結束,美國用在“星球大戰”計劃中的資金不到前蘇聯用在類似專案中的百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民主總統克林頓在1992年擊敗老布什,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星球大戰”計劃改變成國家導彈防禦計劃,最終在小布什執政期間發展成為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這次,美國卻不知道共和國到底是在虛張聲勢,還是在暗中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