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醒悟過來,打算與共和國海軍決戰,恐怕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就從實際情況出發,如果美國海軍主力艦隊不去決戰,共和國海軍肯定會一鼓作氣的拿下中途島,並且在攻打中途島的時候,用炮彈與炸彈將瓦胡島等東部主要島嶼上的美軍基地變成廢墟。到時候,就算共和國陸戰隊不登陸瓦胡島,也能讓美國海軍退守西海岸。在失去珍珠港之後,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還有什麼?

對美國海軍來說,就算前面是個火坑,也只能閉著眼睛往裡面跳。

正是如此,美國海軍才會在7月初,就讓剛剛完成了基礎訓練的第53主力艦隊(在進入太平洋之後才獲得這一番號)進入太平洋。萬幸的是,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海戰對普通官兵的素質要求已經降低了許多,至少不需要人力裝填炮彈,也不需要人工瞄準,更不需要人去操控防空系統與攔截系統,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由計算機控制作戰。當然,這並不表示人不再重要,從之前的海戰來看,在指揮決策中,人的因素得到了加強,即在進入戰術實施階段之前,準確的決策與及時的判斷,將對戰鬥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這些都是隻有人才能完成的任務。

不管怎麼說,美國海軍不缺乏優秀將領,也不缺乏參謀團隊。

站在美國海軍的立場上,在決定了與共和國海軍決戰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抓住主動權,並且在具體行動中,將主動權轉換為勝利。當然,從順序上講,首先就得抓住戰鬥的主動權,而不是在敵人選定的時間到敵人選擇的戰場上決戰,更不是在戰鬥開始之前就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受此影響,第53主力艦隊沒有直接開赴夏威夷群島。

同樣的道理,從聖迭戈出發的第51主力艦隊與第52航空艦隊也沒有向珍珠港前進。

在戰場局勢難以揣摩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選擇了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戰術,讓3支戰鬥艦隊會合,然後再由實際情況決定具體戰術。

當然,僅僅24小時之後,美國海軍就注意到,第51主力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共和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甚至沒有進入美軍潛艇的監視海域。

顯然,這是非常反常的現象,當即就引起了美國海軍高層的高度關注。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100章 僵局

發生在夏威夷群島海域的這場海戰,從一開始就扣人心絃。

雖然從兵力與戰鬥力上看,共和國海軍擁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主力艦隊方面,三比二是兵力比、以及將近二比一的戰力比,讓共和國海軍掌握著戰場主動權,但是雙方都擁有一擊必殺的攻擊辦量,能夠在一次佔據戰術優勢的攻擊中打垮對方、甚至殲滅對方,因此任何性質的失誤與錯誤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受此影響,還未接觸,雙方的艦隊指揮官就顯得格外小心謹慎,不但沒有冒險突進,還離開了對方偵察力量的監視範圍,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相對而言,實力稍弱的美國海軍更加謹慎。

第53主力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美國海軍沒有按照以往的方法,即讓各戰鬥艦隊在珍珠港會合,再開赴戰場,也沒有讓第53主力艦隊前往聖迭戈,畢竟這座美國西海岸地區規模最大的海軍基地過於醒目,外面肯定有不少共和國海軍的攻擊潛艇。從安全出發,美國海軍將艦隊會合地點選在了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面600千米處的雷維亞希赫多群島,並且提前向該海域部署了執行偵察與監視任務的攻擊潛艇。

問題是,美國海軍將艦隊會合海域選在雷維亞希赫多群島,根本算不上隱秘。

眾所周知,太平洋上的島嶼分佈情況是西密東疏,尤其在西南與東北兩個方向上呈顯著反差,即西南太平洋上島嶼密集、東北太平洋上則沒有幾座島嶼。從島嶼分佈來看,以波利尼西亞(主要包括夏威夷群島、萊恩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土布艾群島、以及部分零星分佈的島嶼)為界,西面島嶼密集、東面島嶼則屈指可數。由此可見,在夏威夷群島與北美大陸之間,也就只有那麼幾座島嶼,其中瓜達盧佩島距離聖迭戈太近,不太適合供艦隊臨時錨泊,只有雷維亞希赫多群島距離合適,即沒有在共和國海軍潛艇的監視範圍之內,又離北美大陸比較近,在美軍的控制之中。

也許有人會問,艦隊一定要在島嶼附近會合嗎?

這裡就涉及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戰術問題,即艦隊會合的目的是什麼?

在有特定目的的情況下,艦隊就不需要在島嶼附近海域會合,甚至沒有必要在參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