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重點發展潛艇是所有“後起海軍”的唯一選擇。
前面提到過,共和國的海軍發展戰略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國非常相似。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海軍在皇帝的全力支援下,傾全國之力打造能與英國海軍並駕齊驅的“公海艦隊”,擁有世界上第二強大的海軍艦隊,但是殘酷的海上戰爭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德國在海軍建設上的高昂投入並沒獲得回報,整個大戰期間,“公海艦隊”的作為甚至比不上潛艇,其中絕大部分主力艦均在大戰結束的時候自沉。痛定思痛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義無返顧的將潛艇當成了主戰艦艇,並且取得了極為輝煌的戰果。如果不是透過《租借法案》獲得美國的全力支援,德國海軍的潛艇很有可能在美國參戰前,讓英國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繳械投降。雖然德國並沒取得最終的勝利,德國海軍也沒有在大戰期間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狼群戰術”已經證明,潛艇是海洋戰場上一種無可替代,具有決定性作用的主戰艦艇。
在共和國之前,強大的紅色帝國也將潛艇當成了海軍的主要武器,巔峰時期,前蘇聯擁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潛艇,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核潛艇部隊,建造了包括“颱風”級與“奧斯卡”級這樣的“超級巨無霸”(到21世紀40年代末,“颱風”級的排水量紀錄都沒被打破)。
與德國、前蘇聯一樣,在共和國海軍的成長過程中,潛艇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同的是,共和國海軍沒有把潛艇當成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