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總而言之,佔領澳大利亞就不是為了資源。

從戰略上講,特別是從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來看,共和國佔領澳大利亞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阻止美軍利用澳大利亞的港口與海軍基地,向印度洋派遣攻擊潛艇,對共和國的北印度洋航線構成威脅。

在目的明確的情況下,達到目的的手段就不見得只有一種了。

佔領澳大利亞能夠達到這個目的,使澳大利亞喪失作為軍事基地的能力也能達到這個目的。

顯然,這就是美國當局擔心共和國會放過澳大利亞,轉為攻打紐西蘭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這也正是當時的主要分歧。

有意思的是,這次海軍與陸戰隊都主張攻打紐西蘭,認為沒有必要在澳大利亞浪費寶貴的兵力與更加寶貴的時間,而天軍也認為應該攻打紐西蘭,而不是攻打澳大利亞。畢竟這樣能夠為天軍日益壯大的戰略轟炸機部隊提供登臺表演的機會。唯一反對的,就只有剛剛從大陸戰場上抽出身來的共和國陸軍。

根據共和國當局的相關記錄,在1月中旬的時候,袁晨皓就將大陸戰場上的善後工作丟給了蘇勁輝,一個人回到國內,恢復了其總參謀長的身份。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正在策劃攻打紐西蘭的作戰行動,而主要負責人就是得到裴承毅支援的華劍鋒。得知華劍鋒不打算讓陸戰隊登陸澳大利亞之後,袁晨皓立即找到裴承毅,要求讓陸軍來承擔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行動。

比較有意思的是,如果在以往,裴承毅肯定會立即拒絕這種明擺著為了搶功勞的胡鬧行為,甚至會再次把袁晨皓“發配邊疆”。可是在袁晨皓提出這一要求的時候,裴承毅不但沒有拒絕,反而讓袁晨皓去做前期分析,並且在1月20日的統帥部(即由元首府為主,由國防部、外交部、宣傳司等政府部門,以及總參謀部、各軍兵種司令部、各戰區司令部等軍事機構共同組成的戰時最高權力機構)會議上提出了相關計劃。

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袁晨皓在持功要挾,或者說,想讓陸軍在由海軍主導的太平洋戰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從而確保陸軍在共和國軍隊中的老大哥地位。但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袁晨皓在大陸戰場上取得勝利之後,在軍隊裡威望進一步提高,但是受蘇勁輝的影響,他還不具備向裴承毅叫板的能力,更不可能震住裴承毅。由此可見,裴承毅在最高決策機構提出由陸軍攻打澳大利亞的計劃,除了借袁晨皓的嘴之外,肯定與他本人的戰略意圖有很大的關係。

這一點,從袁晨皓提到的戰爭理由中就看得出來。

當時,袁晨皓提出攻打澳大利亞的主要理由就是在這個遠離美國本土的戰場上,大量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可以說,這個說法也有道理。從地理位置上講,澳大利亞與美國的關係就像共和國與阿根廷的關係,即在地球的兩端。如此一來,不管美國在澳大利亞部署了多少兵力,擁有多麼完備的後勤保障設施,美國要向澳大利亞投送兵力與武器,哪怕是一顆手槍子彈,也得跨越半個地球。可以說,美軍在澳大利亞作戰的最大敵人不是共和國軍隊,而是漫長的後勤保障線。說得直接一點,如果能夠利用這條漫長的後勤保障線,不但能夠大量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還能嚴重消耗美軍的戰爭潛力,從而使美軍在其他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受到影響。

由此可見,袁晨皓也不完全為了在太平洋插上一手才提議由陸軍攻打澳大利亞。

換個角度看,如果澳大利亞變成美國陸軍的主場,並且在這裡與共和國陸軍決戰,那麼在印度洋另外一端的中東戰場上,美國陸軍的作戰行動必然受到影響。暫且不說共和國陸軍能夠在中東戰場上消滅多少美軍,以及能夠由此獲得多大的好處,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陸軍能夠藉此機會在中東戰場上轉敗為勝,並且利用各種優勢力量,迅速取勝,就能讓仍然呆在戰場外的埃及等北非國家表明立場,到時候共和國海軍就能進入地中海。即便歐州國家信守承諾,即不向美國開戰,共和國海軍也能夠與從埃及出發的陸戰隊或者陸軍一同向西推進,將戰火燒到北大西洋。只要能夠在北大西洋上獲得一處港口,共和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就能將北大西洋變成美國艦船的墳墓。由此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對美國戰爭實力產生的巨大壓力肯定不能忽視。

很明顯,袁晨皓的目的就是要將澳大利亞變成熱點戰場,為其他戰場創造機會。

同樣的道理,這也很有可能是裴承毅把袁晨皓的提議拿出來討論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袁晨皓的這個提議中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而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