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與空中支援,2個戰鬥單位的作戰部隊還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只不過,阿爾梅爾沒有想到的是,等到2個戰鬥單位出現的時候,他的試探行動就變成了災難的開始。

圍殲土軍第7集團軍的戰鬥只打了48小時,7萬土軍就灰飛煙滅了。

這場發生在底格里斯河左岸,被稱為“泰勒科切克殲滅戰”的戰鬥恐怕是中東戰爭中打得最順暢,用時最短的一場殲滅戰。根據土軍的作戰記錄,在這48小時的戰鬥中,第7集團軍做出了頑強而且猛烈的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當時,土軍第7集團軍發出的戰報中也提到,遭到多個共和國陸軍戰鬥單位圍攻。

顯然,這裡的“多個”最多也就2個。

不管怎麼說,這場殲滅戰讓阿爾梅爾萬分震驚,也讓他別無選擇。

局面明擺著,如果西約集團聯軍不救援摩蘇爾,集約集團聯軍就會按部就班的、即由兩伊軍隊打下摩蘇爾,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單位則能得到充分休整,然後以摩蘇爾為基地,北上進軍土耳其東南地區。問題是,如果西約集團聯軍出兵救援摩蘇爾,肯定會遭到共和國陸軍的阻擊。如此一來,只能擴大援軍規模,不但要突破共和國陸軍的阻擊,還要爭取打垮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部隊。

毫無疑問,只能投入主力部隊,而且最好是戰鬥力強大的主力部隊。

6月17日,也就是土軍第7集團軍全軍覆沒之後,阿爾梅爾就向撤退到伊斯肯德倫灣與以色列、準備進行卸裝休整的4個美軍師與2個以軍旅下達了動員命令,在取消休整計劃的同時,要求6支部隊帶著1周的戰鬥給養在24小時內到達卡米什利。

對這6支部隊的大約15萬美以軍人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從兵力投入來看,阿爾梅爾不但沒有掉以輕心,反而決定將計就計,即利用集約集團聯軍在摩蘇爾的反擊行動,提前發起攻打巴格達的作戰行動。當然,西約集團聯軍要想進軍巴格達,首先就得守住摩蘇爾,最好能夠圍殲攻打摩蘇爾的集約集團軍隊。為此,阿爾梅爾投入的就不是用來守住摩蘇爾的兵力,而是用來圍殲對手,並且從摩蘇爾沿底格里斯河南下攻打巴格達的兵力。

當然,從戰術層面出發的話,還有理由相信,阿爾梅爾打算在伊拉克北部與敘利亞東北地區打一場運動戰,並且在運動戰中殲滅共和國陸軍的2個戰鬥單位。從實際效果、也就是影響來看,殲滅共和國陸軍2個戰鬥單位要比圍殲10萬兩伊軍隊、甚至要比守住摩蘇爾還要重大。原因很簡單,只要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李東石就得調整防禦部署,甚至得請求戰略支援,從而對共和國陸軍的戰略部署造成影響,最終對大陸戰場與中東戰場上的戰鬥造成影響。

從這一決策看得出來,阿爾梅爾是個很有魄力的指揮官。

在非打不可的情況下,他沒有選擇迴避,而是主動迎接挑戰,並且把擊敗敵人的挑戰當成勝利的開端。

從性格上講,阿爾梅爾確實與當年的杜奇威非常相似。

問題是,阿爾梅爾遇到的不是裴承毅,而是李東石。

事實上,以中東戰場上的局勢來看,裴承毅不一定比李東石更厲害。原因很簡單,裴承毅是那種擅長打大兵團會戰的指揮官,如果給他足夠的兵力與廣闊的戰場空間,他能夠擊敗任何敵人。很明顯,2059年的中東戰場上,共和國陸軍還不具備這2個先決條件,也就沒有辦法用裴承毅擅長的方式來打敗對手。與之相比,李東石這種來自空降部隊,擅長在兵力與戰場空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作戰的將軍,反而更能充分利用戰場上的作戰力量,給予敵人足夠的損傷。

再來看李東石的戰役企圖,也就不難發現,阿爾梅爾向摩蘇爾增兵,打算在這邊決戰的想法,正好對上了李東石的胃口。

6月19日,在美以軍隊到達卡米什利的時候,李東石把2個戰鬥單位撤了回來。

僅僅幾個小時之後,代爾祖爾方向上的反擊行動就打響了。與摩蘇爾方向上的反擊行動一樣,李東石在這邊也投入了2個戰鬥單位,只不過協助戰鬥的除了7萬伊拉克國防軍的地面部隊之外,還有8萬敘利亞軍隊。

也就是說,在代爾祖爾方向上,李東石投入了20萬兵力。因為敘利亞基本上完全淪陷,敘利亞國防軍的戰鬥力非常低下,士氣更成問題,所以這20萬兵力的戰鬥力不會超過摩蘇爾方向上的15萬軍隊。

當然,與摩蘇爾方向上的戰鬥一樣,傷亡巨大的攻堅戰由盟軍負責,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單位負責運動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