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部分(2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擊沉,而且在沉沒之前均處於嚴重電磁干擾之下,發出的戰術資訊並沒被旗艦收到,所以無法確定這4艘戰艦的具體沉沒時間,以及在沉沒之前遭到多少導彈攻擊。

從當時的情況、特別是共和國海軍新一代反艦導彈的效能來看,首先遭到攻擊的肯定是位於最北面的“邦克山”號巡洋艦。按照美軍的作戰記錄,該艦在戰鬥開始的時候,正在用配備的被動探測系統執行防空警戒任務。因為美軍艦隊的航向為35度,所以該艦實際上位於艦隊的左前方,而不是正前方。這也正好與美國海軍的防空編隊吻合,即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或者是首先考慮空中威脅的情況下,應該在艦隊前方左右各30度的方向上各配備一艘具備遠端警戒能力的防空戰艦,由其為同一方向上的艦載預警機提供前期支援,協同完成艦隊防空警戒任務。雖然被動探測系統不會發出電磁輻射,但是在反艦導彈眼裡,一艘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巡洋艦,絕對是僅次於航母的目標。因為在發射導彈前,飛行員就已確定無法攻擊航母,從而選擇了自由攻擊戰術,即反艦導彈在進入末段射程的時候,不再搜尋航母,而是攻擊導引頭探索範圍內最為顯著的、而且沒有遭到攻擊的戰艦。

相對而言,那艘多用途驅逐艦的下場不會好到哪裡去。

之前提到過,美國海軍並沒有在同一個平臺上建造多用途驅逐艦與反潛驅逐艦,而是以多用途驅逐艦為基礎,開發了巡洋艦,反潛驅逐艦則是全新設計。也就是說,美國海軍的多用途驅逐艦更接近於巡洋艦,而不是反潛驅逐艦。雖然在排水量上,多用途驅逐艦比巡洋艦小了好幾千噸,但是比反潛驅逐艦大得多,所以在遭到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特別是在“邦克山”號巡洋艦被多枚導彈連續命中之後,與之配合行動的“布拉德”號多用途驅逐艦(以在中東戰爭期間隨艦陣亡的一名驅逐艦艦長的名字命名)肯定成了導彈磁鐵,吸引了不少的反艦導彈。

因為“邦克山”號與“布拉德”號的大部分艦員都倖免於難,而且兩艦官兵都確認戰艦在沉沒之前燃起了大火,而且很有可能是採用輕質材料製造的上層建築被導彈爆炸產生的高溫引然,所以大致上可以肯定,當時共和國海軍飛行員看到的,就是這兩艘戰艦。也就是說,另外2艘反潛驅逐艦在中彈後就沉沒了。這一點,也可以從這兩艘驅逐艦總共只有不到20名官兵倖存,而且倖存官兵都是在戰艦上部艙室的崗位上工作得到證明,2艘反潛驅逐艦在共和國海軍的反艦導彈面前是多麼脆弱不堪。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第一波攻擊機群的最大貢獻就是幹掉了美軍艦隊北面的護航戰艦。

準確的說,是讓第二波攻擊機群能夠再向南飛行100千米以上,從而用攜帶的反艦導彈攻擊位於美軍艦隊核心處的航母,特別是位於艦隊左前方的第六艦隊的“布什”號、“麥迪遜”號與“布坎南”號航母(這3艘航母均為“傑弗遜”級,而且都以美國曆史上的總統姓氏命名)。更重要的是,第一波攻擊機群在追擊美軍戰鬥機的時候,也是從這個方向上進入第六艦隊的防空圈的,所以在第二波攻擊機群到達、並且發射導彈的時候,第六艦隊裡的防空戰艦全都在忙著對付天上的戰鬥機,而沒有注意到遠處的攻擊機群。直到攻擊機群在反射導彈之後,用火控雷達照射美軍戰艦,為反艦導彈提供最後一份目標資訊的時候,美軍防空戰艦上的警戒系統才發出警報。

毫無疑問,這個時候再組織防禦已經來不及了。

從時間上推算,就算反艦導彈飛行500千米,也就不過100秒鐘,這還包括了發射後爬升加速所用的時間。第二波攻擊機群總共有214架戰鬥機,每架戰鬥機均發射了6枚反艦導彈,也就是有1200多枚反艦導彈射向美軍艦隊(後來證明,有40多枚反艦導彈在發射後因為故障未能飛向美軍艦隊、或者未能對美軍艦隊構成威脅)。

對第六艦隊來說,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攔截如此多的導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對蜂擁而至的反艦導彈,第六艦隊的指揮官別無選擇,只能啟動艦隊聯合防禦系統,藉助位於右側的第四艦隊、以及跟在右後方的第八艦隊的防空力量。

“聯合防禦系統”並不神秘,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本艦的探測系統為其他防空戰艦發射的防空導彈提供目標資料。很明顯,這也是網路聯合作戰的一種模式,實現該戰術的關鍵不是探測系統的效能,而是防空導彈的效能,特別是防空導彈的自主攻擊能力。要知道,早在20世紀問世的“宙斯盾”系統就能同時探測數千個目標、並且跟蹤其中數百個目標,而限制“宙斯盾”作戰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