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部分(3 / 4)

小說:國策 作者:九十八度

因為“秦”級是以電磁炮為主戰武器的戰艦,對動力系統的要求肯定非常高,也就有能力為能量裝甲提供足夠的能源。

其次是,“秦”級肯定有更加先進的攔截系統。不管怎麼說,任何被動的防禦手段都不可能確保戰艦萬無一失。事實上,沒有任何戰艦能夠以增強被動防禦的方式避免戰沉。要想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還得加強主動防禦,也就是提高攔截系統的作戰效率。也就是說,攔截系統必須具備攔截炮彈的能力。還得具備在同一時間攔截更多目標的能力,甚至得根據目標的性質來自動調整輸出能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攔截效率。可惜的是,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共和國海軍也沒有公開“秦”級主力艦所配備的攔截系統的主要效能。透過戰爭期間的戰況,只能確定,“秦”級主力艦的攔截系統與以往的攔截系統都不一樣,不但作戰效能提高了好幾倍,而且作戰方式也大不相同。當然,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即因為採用了新的作戰方式,所以作戰效能大大提高。

從衡量戰艦戰鬥力的角度出發,具備了出色的進攻手段與強大的防禦能力的戰艦就是強大的戰艦。

當然,與沒有完美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戰艦。

如果說“秦”級有什麼缺點的話,至少有一點得到了所有人公認,那就是非常有限的持續作戰能力。

這一點,從其武器系統的配製上也看得出來。

按照共和國海軍公佈的資料,“秦”級的武器系統比重只有11%,即武器系統的質量只有標準排水量的11%。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偏低的指標。要知道,在“秦”級以前,巡洋艦的這一指標往往在15%左右(因為以往沒有與“秦”級類似的戰艦,所以只能拿最接近的巡洋艦進行比較)。照這個比例計算,“秦”級武器系統(不包括火控系統,這是算在了電子裝置裡面)總共只有7200噸左右。即便“秦”級沒有配備其他遠端武器,並且將攔截系統算到防禦系統裡面,且電磁炮自身的質量按照30%計算(仍然是巡洋艦的標準),“秦”級的彈藥庫裡也就只有500噸炮彈,也就是大約5600發900千克級炮彈(這是最大限度的估算,因為沒有計算彈藥庫自身的質量,以及揚彈系統的質量)。以“秦”級的火力水平,就算以正常速度開火,這點炮彈在10分鐘內就將耗光。僅僅夠戰鬥10分鐘的備彈量,確實低得嚇人。

當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在制海作戰中,“秦”級肯定不會持續開火,而會以短促急射的方式,在打完一次齊射之後,對彈著情況進行評估,然後調整瞄準點,再開火。如此一來,即便最大持續開火時間僅有幾分鐘,實際戰鬥時間也有數小時。如果執行對地支援任務,那就更不是問題了,因為“秦”級的主炮可以使用450千克與200千克級炮彈,而且大部分時候對付的都是地面固定目標,所以彈藥消耗量肯定沒有制海作戰那麼驚人。

總而言之,“秦”級的這一缺陷,成為了限制其作戰使用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在建造了8艘“秦”級與8艘“唐”級(以歷史上的王朝命名,為“秦”級的小改型,主要效能指標與“秦”級完全一致)之後,共和國海軍的第三種,也就是“漢”級(以民族名稱命名)在主炮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只是換了改進型的電磁炮),標準排水量一下子增加到了10500噸,即增加了40000噸,相當於增長了61。5%。在增加的排水量中,武器系統佔了60%,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來增加彈藥攜帶量,以及採用安全標準更高的新結構彈藥庫。

這一變動足以說明,連共和國海軍都忍受不了“秦”級的備彈量。

要知道,“漢”級一口氣建造了60艘,是整個大戰期間,共和國海軍建造得最多的一種主力艦,也是共和國海軍在大戰期間的絕對主力。

也許有人會問,1艘65000噸的戰艦上,就只有6門電磁炮?

如果不計算攔截系統中的鐳射炮、粒子束炮與小口徑電磁炮的話,“秦”級確實只有6門電磁炮,而沒有其他進攻武器。當然,在必要的時候,3架垂直起降反潛巡邏機也能攜帶導彈與炸彈執行攻擊任務。

可以說,這也是“秦”級遭到詬病的一個地方。

要知道,在2萬多噸的巡洋艦上,除了3門電磁炮之外,還有200多枚導彈,以及5架具有攻擊能力的垂直起降飛機。即便“秦”級的電磁炮是6門,而且口徑大得多,不為其配備其他主戰武器,也確實太讓人難以接安了。當然,這種火力佈置,足以證明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