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總統,以“民主方式”決定烏克蘭的未來,美國承諾不再在“入盟”問題上向烏克蘭施加影響,俄羅斯則承諾不會在烏克蘭舉行大選之前過激舉動。
2026年,烏克蘭舉行總統大選(新總統在2027年上任)。
結果沒有讓外界感到意外,贏得議會大選的親俄陣營獲勝,烏克蘭政治風向陡轉。
雖然韋斯特伍德成功化解了“烏克蘭危機”,避免了一場地區戰爭,但是美國卻輸掉了積累30年的本錢,把烏克蘭拱手讓給了俄羅斯。
“烏克蘭政治風”成為俄羅斯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擴張的標誌性事件。
如果出問題的僅僅是烏蘭,還容易解決。關鍵是,韋斯特伍德需要堵住的不是一個漏洞,而是一條千瘡百孔的“戰線”。
“烏克蘭政治機”爆發後不久,中東再次成為世界焦點。
2025年8月,一直在秘密發展核能的敘亞與剛緩過氣來的伊朗宣佈,兩國將加強政治、外交、軍事、宗教、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大伊斯蘭世界”的發展與復興。
此舉立即引起全世界度關注,因為伊朗與敘利亞“結盟”直接針對以色列。
數日之後,以色列宣佈在加沙地區展開打擊哈馬斯的軍事武裝行動。
持續15天的軍事行動沒能消滅哈馬斯,也沒有取得多少實質性的軍事成果,卻徹底激化了以色列與伊斯蘭國家的矛盾,使中東地區進入動盪時期。
雖然當年年底,共和國元首趙潤東出訪中東7國,用美國無法比擬的影響力打壓了伊朗的擴張野心、穩住了躁動的敘利亞,使中東地區的局勢大為緩和,但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威信已經受到挑戰,包括沙特、阿聯酋、約旦、黎巴嫩、埃及在內的眾多中東國家均表示願意與共和國在各方面加強合作,以色列總理與趙潤東會談後表示,共和國是維護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為了堵上漏洞,布魯德林在2026年1月火速訪問中東地區。
結果並不理想,在美國無法對伊朗產生影響的情況下,中東國家都不大樂意將自己綁在“美國戰車”上,更願意藉助多方勢力維持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東的麻煩還沒解決,歐洲又熱鬧起來。
2025年12月,布魯塞爾首腦會議上,在法德意的支援下,冰島順利加入歐元區。
到此,除了英國之外,歐盟所有成員國都加入歐元區。
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元首與首腦先後在不同場合表示,正在走向政治一體化的歐盟必須統一貨幣,如果英國仍然在加入歐元區的問題上徘徊不前,歐盟將考慮把英國排除在政治一體化程序之外。
毋庸置,歐洲想拋開美國“單幹”。
隨後,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希臘、奧地利、盧森堡、葡萄牙、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冰島、丹麥、馬其頓等國共同宣佈,在“歐洲安全部隊”的基礎上組建“歐洲防衛部隊”,向“軍事一體化”邁出最關鍵的一步。
釋出該訊息之後,法國總統表示,如果可以,法國願意為歐盟成員提供核保護傘。
如果說“政治一體化”是歐盟在政治與外交上的聯合,那麼“軍事一體化”就是歐盟在安全領域內的聯盟。走完這兩步,即便歐盟仍然是由獨立國家組成的“邦聯”性質的國家聯合體,在國際社會上,歐盟將擁有更多的發言權與更大的影響力。
法國、德國與義大利這“三架馬車”已經對英國表現出了極大的失望。
英國的處境極為尷尬,要麼“脫歐入美”,要麼“脫美入歐”。不管英國怎麼選擇,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被嚴重削弱是不爭的事實。按照西方學者的分析,如果歐盟在“軍事一體化”上取得重大成果,北約將失去存在價值。如果歐盟國家不再需要北約的安全保護,美國將被趕出歐洲。
美國的處境,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屋漏偏逢連雨天。
半島戰爭不但瓦解了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產生的連鎖反應讓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構建的“國際戰線”支離破碎。
僅僅填補漏洞已經無法保持“戰線”的完整。擺在韋斯特伍德面前的是一個不可能解開的死局。
卷八 百年積怨 第22章 動盪時代
相對而言,國內問題讓韋斯特伍德省心不少。
從經濟角度看,半島戰爭替韋斯特伍德解決了最為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