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的“加賀”號航母戰鬥群動了進攻。早就有所準備的日本空軍與艦載航空兵全力應戰,沒讓韓國空軍佔到任何便宜。
上午損失了近40架作戰飛機,沒能讓韓國恢復理智。下午,韓國空軍再次出動上百架作戰飛機,韓國海軍也出動了10多艘配備了反艦導彈的快艇,對日本航母戰鬥群動了“自殺式”襲擊。結果可想而知,除了37架戰鬥機被擊落之外,還有9艘快艇被日本艦載戰鬥機發射的反艦導彈擊沉。
瘋狂的進攻,既讓日本感受到了壓力,也讓韓國感受到了壓力。
當天傍晚,日本調整部署,讓“加賀”號航母戰鬥群向敦賀海軍基地方向撤退,避免再次成為韓國海空軍的打擊目標。夜間,在獨島附近活動地兩棲作戰艦隊送走了最後一批物資後,踏上了返回福岡的航程。
從這一點看。日本非常“理智”。採取以退為進地戰術後。不但能夠減輕空軍地壓力。讓連續3天沒有得到充足休息地飛行員有了緩口氣地機會。還能迫使韓國動更加瘋狂、等同於自投死路地進攻。達到大量消耗韓國作戰能力。儘快結束軍事衝突地目的。只要損失繼續加劇。不出一週。韓國就將喪失反擊能力。
在此情況下。最理智地做法不是拼命進攻。而是調整部署。集中力量。力爭在一次進攻中打回獨島。即便希望非常渺茫。只要能夠把軍隊送回獨島。就能迫使日本轉守為攻。製造日本襲擊韓國本土地證據。從而拖美國下水。
問題是。樸太玄把自己地政治前程全部押了上去。夜間地“高調”宣告。讓民眾把希望寄託在了總統身上、讓軍隊相信總統有足夠地能力率領韓國贏得最後地勝利。如果韓國放棄反擊。就算民眾不讓他下臺。軍隊也會讓他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