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到大約能夠堅持3天的作戰物資之後,第六戰鬥單位的戰鬥旅沒有北上,而是迅速向東推進,在當天晚上就打到了尼濟普,並且派遣1支小股部隊度過了幼發拉底河,攻佔了河對岸的小鎮比雷吉克。
到這個時候,杜奇威才意識到第六戰鬥單位的重大意義。
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在北面作戰不力,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後勤保障難以為繼。
在奧斯曼尼耶西郊的那場戰鬥中,第五戰鬥單位消耗了大量作戰物資,結果沒有能夠一舉拿下防禦已經被掏空了的奧斯曼尼耶。如果當時第五戰鬥單位有足夠的物資,恐怕戰局早就變樣了。正是因為後勤保障過於艱難,第八戰鬥單位才不得不留在後面,替第五戰鬥單位保護後勤保障線。
導致後勤保障困難的原因只有一個,即從敘利亞的阿勒頗到巴赫切,不但全程靠公路運輸,而且有一半的路程是山區公路!解決這個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攻佔尼濟普,打通從阿勒頗到加濟安泰普的鐵路線,再利用從加濟安泰普的巴赫切與奧斯曼尼耶的高速公路運送物資。如此一來,在不增添運輸車隊的情況下,能把後勤保障力度提高3倍以上,如果合理調配運輸力量,甚至能將後勤保障力度提高5倍。
問題是,這個簡單的辦法卻不那麼容易實現。
在第六戰鬥單位到達之前,裴承毅手裡沒有多餘的部隊。第五戰鬥單位與第八戰鬥單位得應付2個美軍主力師,以及大量土耳其國民軍的正規部隊,而敘利亞的作戰部隊全部派到了南方戰線上去,只有後勤保障部隊在負責運送作戰物資。雖然尼濟普的守軍全是土耳其國民軍,而且只有1萬多官兵,但是在沒有合適部隊的情況下,共和國軍隊也無法打通這條至關重要的鐵路交通線。
第六戰鬥單位到達,情況立即發生了改變。
毫無疑問,尼濟普的土軍堅持不了多久,按照杜奇威的估計,那個土軍步兵師能夠堅持到15日天亮的時候就是個奇蹟。
佔領尼濟普之後,第六戰鬥單位肯定會沿著公路線向西挺進,解救第八戰鬥單位。
顯然,在這支新銳面前,美軍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毫無勝算。如果考慮到第八戰鬥單位的戰鬥力,2個美軍師不被反包圍就算萬幸的了。
無奈之下,杜奇威在14日夜間調整了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的作戰任務。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名美軍參謀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建議,那就是炸燬阿塔圖爾克水庫的大壩,用洪水來阻擋共和國軍隊的前進步伐。
阿塔圖爾克水庫是幼發拉底河上游地區容量最大的水庫,還是土耳其東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水利工程,即該水庫不但負責向附近的10多座城市供水,還為附近上千萬畝良田提供灌溉用水,同時也是該地區最大的水電站。如果以水庫容積為準,它還是土耳其最大的水庫。尼濟普就在水庫下游,從阿勒頗通往加濟安泰普的鐵路中大約20千米長的一段就在幼發拉底河的河畔。更重要的是,中東鐵路必須透過幼發拉底河,也就是說,只要炸掉水庫的大壩,將水庫裡的數十億噸水放出去,就能沖毀包括鐵路橋,以及幼發拉底河沿岸鐵路線在內的一切人造設施。
因為會被沖毀的還有七百萬畝良田,以及上百萬人的家園,甚至會對敘利亞北部地區構成威脅,所以這不是杜奇威能夠做出的決定。
問題是,這確實是阻擋共和國軍隊前進步伐的有效辦法。
要知道,就在1天前,土軍炸掉了底格里斯河上的一座大壩,用洪水擋住了共和國軍隊從迪亞巴克爾北上的步伐。如果能夠如法炮製,不但能夠讓共和國軍隊無法向西面戰場上的作戰部隊運送物資,甚至有可能一舉“殲滅”第六戰鬥單位,打垮共和國軍隊計程車氣,為殲滅第八戰鬥單位與第五戰鬥單位打下基礎。
設想一下,如果能夠一口氣幹掉3個戰鬥單位,美軍離勝利還會很遙遠嗎?
毫無疑問,這個誘惑太大了。
可以說,在請示洛布林夫人之前,杜奇威已經拿定了主意。只不過,作為一位擔任過國防部長與安全顧問的將軍,杜奇威非常明白一個道理,在採取“最後的行動”之前,必須做出最大的努力,至少要讓別人認為他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
正是如此,杜奇威沒有急著討論這個問題。
事實上,第十戰鬥單位在當天晚上的行動,為杜奇威說服洛布林夫人,以及說服土耳其總統提供了最強大的理由。
在第六戰鬥單位包圍尼濟普之前,第十戰鬥單位的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