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的耳光,告訴“蝠鱝”號的官兵,“蝠鱝”號確實很先進,可不是獨一無二的,也不是無可比擬的,至少還有一艘潛艇擁有相當的實力。
肖靖波仍然很冷靜,因為他不得不冷靜。
不需要費多少心思,肖靖波就想到,那條由X艇發射的魚雷證明,X艇不但擁有主動噪聲控制系統,還擁有與“爆炸探測系統”類似的“無源探測系統”,不然不可能在嘈雜的環境中發現“蝠鱝”號,並且確定“蝠鱝”號的航跡。雖然從魚雷爆炸點來看,X艇的探測系統還不夠精準,在測算“蝠鱝”號的航線時偏差了好幾百米,另外X艇在此之前沒有發現尾隨的“蝠鱝”號,證明其無源探測系統還不是很可靠,無法持續工作,但是能夠證明的事情足以讓肖靖波相信,X艇的效能不在“蝠鱝”號之下,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蝠鱝”號。
稍微考慮了一下,肖靖波就有理由相信,那條魚雷不是對準“蝠鱝”號的。
暫且不說美國的潛艇艇長會不會浪費昂貴的魚雷,X艇明顯是美國最先進的潛艇,而且是處於測試階段的潛艇,美國海軍將其派到南大西洋來對付共和國海軍的潛艇,肯定會與共和國海軍一樣,為其配備一名足夠優秀的潛艇艇長。換個位置,讓肖靖波來指揮X艇,在沒有辦法確保幹掉對手之前,他絕對不會盲目的發射魚雷。顯然,那條魚雷別有所圖,肖靖波能想到的,就是X艇的無源探測系統與“蝠鱝”號的一樣,需要依靠爆炸產生的聲波來探測潛在的潛艇。
要知道,前面幾次爆炸距離“蝠鱝”號較遠,作用不是很明顯。為了扭轉局勢,X艇的艇長肯定會利用截獲的魚雷資訊,推算出魚雷發射點,再判斷“蝠鱝”號發射魚雷後可能採取的規避航線,然後發射魚雷。不得不承認,美國艇長的運氣很不錯,或者說肖靖波的戰術過於保守。
不管怎麼說,“蝠鱝”號的運氣非常不好。
過了大約15分鐘,肖靖波才鬆了口氣。
此時,“蝠鱝”號的官兵仍然非常緊張,沒有人像肖靖波那樣放鬆下來。
事實上,最危險的15分鐘已經過去了。
在這15分鐘內沒有遭到攻擊,肖靖波就有理由相信,X艇的主動噪音控制系統也因為頻繁的爆炸而嚴重過載,已經停止工作。更重要的是,X艇肯定沒有佔據最有利的陣位,不然不會保持沉默。
也就是說,雙方回到了勢均力敵的狀態。
換個角度看,有理由相信“蝠鱝”號處於有利的位置。
不管怎麼說,“蝠鱝”號是一艘相狂當成熟的潛艇,不但具有獨立作戰能力,還具有遠赴南大西洋的作戰能力,而從X艇的表現來看,其狀態與1年前的“蝠鱝”號相似,並不具備完善的作戰能力。
關鍵就存這裡。
只要X艇不具備完善的作戰能力,在沒有其他潛艇配合與掩護的情況下,肯定無法像一艘真正的潛艇那樣,耐心等上幾天、甚至幾十天,等待對手犯錯,然後一舉幹掉對手。毫無疑問,“蝠鱝”號有這個資本,儲備在保鮮冷凍食品櫃裡的新鮮蔬菜與水果還夠全艇官兵消耗95天,在此之前,不用考慮浮上海面。
肖靖波有理由相信,X艇不可能在海面下再呆95天。
他也有理由相信,X艇的艇長肯定明白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在反擊失手之後,X艇的艇長會選擇撤退。因為在交火之前,X艇已經轉向西南,按照肖靖波的估計,X艇不會直接向西南撤退,而會選擇靠近馬島,與該方向上的其他美英潛艇會合,再轉向北上,返回美國本土或者美軍基地,所以在重新設定“蝠鱝”號的航線時,肖靖波選擇了“最安全”的西南航線。
在以4節航行的時候,“蝠鱝”號發出的噪音不到70分貝,非常安靜。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肖靖波一直守在指揮中心,“蝠鱝”號的電子軍官則在忙著修復受損的主動噪音控制系統。
時間過得越久,“蝠鱝”號就越安全。
因為兩艘各自逃跑的潛艇選擇同樣航線,以及同樣航速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所以只要有點耐心,過上十幾個小時,與敵艇拉開距離,“蝠鱝”號就安全了。
只不過,包括肖靖波在內,“蝠鱝”號的為多名官兵都沒想到運氣會如此之差。
航行了10個小時,也就是戰場時間29日清晨7點左右,覺得已經拉開了距離,不會被X艇發現之後,肖靖波讓“蝠鱝”號上升到了距離海面35米的深度,把通訊桅杆伸出了水面,用鐳射定向通訊儀發出了與美國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