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件事情是裴承毅不知道的,那就是共和國當局早在2037年就制訂了一份針對日本的戰略計劃,即在日本本土的汙染情況比預料的好得多,日本當局的重建工作進展情況比預料的快得多的情況下,將出兵佔領九州島,至少控制幾處深水良港,以扶持親華政權的方式建立日本的南方政權。因為該計劃過於龐大,而且在顧衛民上臺之後,共和國的外交政策趨於緩和,所以這份由總參謀部與國防部聯手製訂的戰略計劃被鎖進了保險櫃,就連新上任的總參謀長都不清楚其具體內容。
總而言之,共和日當局從沒忽視來自日本的威脅。
在此情況下,裴承毅自然不能指望得到第四戰鬥單位的支援了。事實上,在菲律賓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日本又開始萌芽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肯定得考慮中東戰爭對西太平洋局勢的影響。
問題是,中東戰場肯定需要更多的地面部隊。
李存勳不是不講道理的人,也不是不清楚中東戰場上的情況,美國的增兵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最終派往中東的肯定不止是2個陸戰師與2個陸軍師,說不定會動用30萬地面部隊。不管怎麼樣,必須儘快為裴承毅提供更多的作戰裝備,讓裴承毅掌握主動權,並且把主動權轉化為勝利。
在此情況下,江晚承與王學平的出現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87章 強力佯攻
介紹完情況之後,裴承毅把發言機會留給了江晚承與王學平。
“關鍵得看美軍能以多快的速度增兵。”江晚承出任第五戰鬥單位指揮官之前是21軍軍長,而21軍在印度戰爭中的表現非常搶眼,甚至可以用出乎意料來形容,因此江晚承與裴承毅的關係很不錯。“接到訊息後,我就設法找到了一些與美國這些年來的軍事建設有關的資料。按照我的理解,美國也沒有做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工作,但是在軍事動員機制上有很大的進步。”
裴承毅笑了笑,示意江晚承繼續說下去。
“毋庸置疑,美軍的急先鋒就是其海軍陸戰隊。考慮到杜奇威的因素,恐怕我們得優先考慮美國陸戰隊的威脅。戰爭還沒爆發,杜奇威就將第1陸戰師派往以色列,穩住了猶太人的情緒,足以證明陸戰隊的反應速度。因為希臘反水,美軍無法借道前往土耳其,所以部署在吉布提的第2陸戰師很有可能是第二支整建制到達戰區的美軍作戰部隊。”江晚承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雖然美國陸戰隊的戰鬥力非常強大,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忽視了美國陸軍的實力。”
江晚承說到這裡,朝坐在旁邊的王學平看了過去。
雖然王學平在成為第八戰鬥單位指揮官之前是17軍軍長,而17軍又是最晚成立的一支空降軍,所以王學平與裴承毅的關係遠不如江晚承,但是同為戰鬥單位指揮官,都是陸軍中將,江晚承怎麼也得給王學平一點面子。
“我也贊同老江的觀點,絕對不能忽祝美國陸軍的實力。”在10個戰鬥單位的指揮官中,王學平的資歷僅在李東石之上,加上他沒有李東石的輝煌戰鬥履歷,所以在說話的時候非常有分寸。“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以色列當局很有可能不會急著參戰。準確的說,只要北方戰場上的情況沒有發生重大轉變,以色列當局意不會考慮參戰,美國也沒有理由逼著以色列參戰。也就是說,戰爭初期,關鍵在北方戰場上。凌雲霄與李東石都是猛將,一個善攻一個善守,只要兩人配合到位,兩個美國陸軍旅基本上沒有勝算。到時候,不管杜奇威是否願意,都得把歐洲軍團全部派過去,甚至得從本土派遣一到兩個師的兵力。總的說來,先打好北面的戰鬥,再去考慮其他問題也不遲。”
“確實如此,先在北面好好打一場。”江晚承贊同了王學平的觀點。
見到兩位將軍意見一致,裴承毅呵呵一笑,說道:“兩位說得都沒錯,我們與美軍都會首先在北面戰場上發力。不管怎麼說,扎格羅斯山區是次要戰場,那邊打成什麼樣,都無法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我們需要摸清楚美軍的戰鬥力,杜奇威也想搞清楚我們的第三次軍事改革的成果。總的來說,北面的戰鬥會非常激烈。如同兩位所說,杜奇威肯定會加大兵力投入,與我們硬拼一場。”
江晚承與王學平都點了點頭,等著裴承毅說下去。
“兩位過來之前,我剛剛收到軍情局發來的最新情報,美國當局很有可能授予了杜奇威更大的權力,並且按照杜奇威的建議進行了有限動員。隨著希臘態度明確,美國當局不再抱任何幻想,很有可能在近期動用其戰略投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