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打不過對手,也就是守不住馬島的情況下,儲存阿根廷空軍與海軍的戰鬥力絕對不是維護阿根廷國家利益的好辦法。別的不說,不管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多先進、阿根廷海軍的潛艇多厲害,要不了20年就會落後,30年之後肯定會合部淘汰。因為阿根廷沒有嚴重的周邊威脅,所以其軍事力量的主要任務就是收復馬島。既然無法收復馬島,也就沒有必要保持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事實上,在2016年之前,阿根廷的軍事力量非常弱小,別說收復馬島,連國境線都守不住。
從長遠來看,維護阿根廷國家利蓋的唯一辦法就是爭取到拉美國家的同情。
說簡單點,就是讓所有人記住2037年5月份發生在南大西洋上的戰鬥。為此,阿根廷空軍與海軍的將士必須像聖馬丁那樣,用無比的勇氣去面對強大的敵人,用一場漂亮的戰鬥來改寫歷史。排除個人因素,誰都不能否認,這場戰鬥打得越慘烈、越悲壯,阿根廷贏得的司情分就越多,戰後的日子就越好過。
當然,這麼做維護的絕對不僅僅是阿根廷的利益,還有共和國的利益。
即便不考慮阿根廷與共和國的關係,只要拉美國家同情阿根廷,就能最大限度的打擊美國的國家利益,就像美國在西太平洋、東南亞與南亞地區製造麻煩那樣,在美國的後院裡製造麻煩,讓美國疲於奔命。
事實上,只要阿軍打得夠狠,就算輸掉了戰爭,阿根廷與共和國的關係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當然,前提條件是做好宣傳工作,讓阿根廷軍民相信,共和國已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阿根廷戰敗與共和國沒有關係,而是美國明目張膽的支援英國。更重要的是,還得讓阿根廷軍民相信,共和國是個熱愛和平,而且真正為盟友著想的國家,共和國沒有直接參戰,不是沒有與美國對抗的膽量,而是不想讓阿根廷變成焦土,讓數千萬阿根廷百姓遭到戰火荼毒。只要做好這兩件事,阿根廷的民族怒火就將對準美國,而不是對準共和國。如果考慮到阿根廷與共和國的經濟關係,甚至有可能鞏固兩國的同盟關係。當然,如果能夠藉此機會讓阿根廷加入集約集團,共和國就賺大了。
由此可見,裴承毅不缺乏政治頭腦。
問題是,他知道的內幕並不多,所以對局勢的判斷並不是完全準確。
別的不說,美國是否會明目張膽的支援英國就值得商榷。雖然沒人否認美國的軍事實力,但是也沒人懷疑美國的戰爭承受能力。美國肯定會支援英國,可是受前期曖昧政策的影響,美國已經錯過了秘密支援英國的最佳時機。換句話說,如果在衝突爆發前,甚至衝突爆發後不久,美國就採取積極異動,比如聯合部分與共和國比較疏遠的拉美國家向阿根廷施加外交壓力,要求阿根廷從馬島撤軍,並且驅逐軍事顧問與僱傭兵,使阿根廷當局在外交上完全被動,從而在軍事行動上有所收斂,沒能在特遣艦隊到達前佔領馬島,就最大限度的幫了英國。
可惜的是,美國當局沒有這麼做。按照裴承毅的判斷,美國要想幫助英國取勝,唯一的選擇就是出兵參戰。毫無疑問,這對美國沒有多少好處,就算美國總統相信島上的資源足以低調參戰的損失,也應該有所顧慮。如此一來,只要能夠抓住機會幹掉特遣艦隊,在美國猶豫是否參戰的時候鞏固優勢,就能遏制美國的參戰衝動,甚至迫使對美國萬分失望的英國坐上談判桌。
不得不承認,裴承毅的軍事部署都有很大的靈活性。
事實上,這也是裴承毅指揮戰爭的一大特點,即儘量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情況,並且針對各種情況做好準備。
別的不說,裴承毅把特遣艦隊丟上砧板就是個非常準確的決策。
即便從事後的角度來看,裴承毅能夠在掌握的資訊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根據個人經驗做出如此準確的決策,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如果換了其他人,比如一直協助裴承毅的華劍鋒,就算讓他掌握了內幕訊息,知道美國已經決定拋棄英國,不在馬島爭端上採取單邊政策,都很有可能做出最錯誤的決定,即放過特遣艦隊。用一些人的話來說,裴承毅也是運氣好到家了,如果當時他知道了內幕情況,確實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決策,給皇家海軍留一條活路。果真如此的話,結局肯定會迥然不同。
21日夜間,在仍然沒有收到任何訊息的情況下,裴承毅讓各參戰部隊按照計劃行動。
直到22日天亮,特遣艦隊都沒有出現。
裴承毅在指揮中心守了一個晚上,讓華劍鋒值白班後,他才去睡了幾個小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