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裴承毅聯絡了劉曉賓,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情報。
劉曉賓的答覆讓他很失望,軍情局仍然在竭力搜尋特遣艦隊與第四艦隊的行蹤,可是美國在全世界有數十個衛星監控站,能夠及時發現共和國軍事衛星,從而讓特遣艦隊與第四艦隊避開偵察衛星覆蓋的海域。
唯一讓裴承毅舒服一點的是,共和國海軍的第三批潛艇,即4艘“虎鯨”級攻擊潛艇可能能夠在5月22日之前到達戰區。而讓裴承毅略感失望的是,“蝠鱝”號攻擊潛艇受到的創傷非常嚴重,雖然能夠潛航,但是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必須回國大修,另外,僅存的那艘電動潛艇也被海軍調了回去。也就是說,到決戰爆發的時候,最多隻有8艘“虎鯨”級攻擊潛艇能夠有所作為。讓裴承毅感到放心的是,軍情局已經證實,那艘與“蝠鱝”號對抗的X艇雖然沒有被擊沉,但是也遭到重創,未來兩到三年之內別想出海,因此共和國的攻擊潛艇需要考慮的只是美國的“亞特蘭大”級,以及皇家海軍的“快速”級。因為已經證明“快速”級沒有皇家海軍吹噓的那麼神奇,其某些效能甚至不如“虎鯨”級,所以8艘“虎鯨”級肯定能夠獲得表演機會。
接下來兩天,裴承毅都在考慮對手可能採取的行動。
事實上,美國當局可能做出的兩種極端選擇有兩種不同的應對措施。如果美國硬挺英國,裴承毅就得全力應戰,就算打不過,也要打出氣勢來,而且得集中力量打擊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如果美國當局執迷不悟,不但暗中支援英國,還在皇家海軍失去收復馬島的能力之後直接出面,就算阿根廷輸掉了這場戰爭,共和國也是贏家,而美國能夠獲得的好處將非常有限;至於裴承毅個人,肯定沒人認為是他的錯誤指揮導致阿根廷戰敗,就好像沒人會笑話一個孩子打不過拳王一樣。如果美國決意拋棄英國,裴承毅就得有所保留,不但不能襲擊美國艦艇,還應該放皇家海軍一條生路,畢竟狗急了都會跳牆,更別說擁有數百年輝煌歷史的皇家海軍;真把英國佬逼急了,阿根廷肯定要為這場衝突付出更多的代價,也就表示共和國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對裴承毅而言,如果將一場原本可以輕鬆取勝的衝突變成一場損失慘重的戰爭,就算打贏了,也沒人認為他是首要功臣。
在沒有可靠情報的情況下,裴承毅只能依靠掌握的有限資訊加以猜測。
因為張孝瓏已經肯定,CIA已經收到了至關重要的情報,將根據獲得的數學模型得出相似的分析結果,所以裴承毅有理由認為,美國當局肯定會相信島上有儲量驚人的稀有金屬礦藏。
在此前提下,美國肯定不會拋棄英國,因為阿根廷肯定不會投入美國懷抱。
確定了大方向,才能決定應該做什麼。
非常可惜的是,裴承毅在大方向上犯了錯誤。雖然這不能怪他,不管換了誰,就算是王元慶,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但是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卻非常重大,甚至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場衝突的最終結局。
站在裴承毅的立場上,首先得考慮美國會不會撕破臉皮。
毫無疑問,美國撕破臉皮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皇家海軍喪失了收復馬島的能力,也就是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遭到重創,無法從阿軍手裡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也無法掩護陸戰隊上島。
考慮到這個問題後,裴承毅接著需要考慮的是有沒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很明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南大西洋不是印度洋,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英國也不是印度,只要美國鐵了心幫助英國奪回馬島,別說阿根廷拼命,就算共和國押上老本,把6支航母戰鬥群與幾十艘攻擊潛艇都派過來,也不可能擊敗擁有13支航母戰鬥群與數十艘潛艇的美國海軍,因此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獲勝。
既然打不贏,就得設法將損失降到最低,讓敵人付出最大的代價。
產生了這個想法後,該做什麼就很簡單了。
5月21日,在不能再拖下去的情況下,裴承毅給各作戰部隊下達了命令。
按照他的部署,阿根廷空軍與海軍都將積極主動的展開進攻,以打擊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為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的8艘攻擊潛艇均被派去對付特遣艦隊。用華劍鋒的話來說,裴承毅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在阿根廷輸掉戰爭之前,把英國拖下水,拉皇家海軍陪葬。
可以說,裴承毅此舉顯得很悲壯,甚至讓人覺得他發瘋了。
事實上,悲壯確實不假,可裴承毅沒有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