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布蘭迪諾在白宮住了8年,而且應付利益集團的時候算得上得心應手,最後仍然避免不了淪落為利益集團代言人的下場。
蘭德斯算得了什麼?
作為一個屁股還沒有坐熱的總統,就算蘭德斯比布蘭迪諾厲害百倍,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與利益集團對著幹。
也就是說,蘭德斯處理中東問題的態度,很有可能是利益集團的訴求。
正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杜奇威才有所保留。
要知道,蘭德斯正在把美國推向一場規模肯定會超過半島戰爭、甚至有可能與印度戰爭相當的地區戰爭。因為以色列的存在,所以美國不可能像對待日本與印度那樣,僅提供武器裝備。派兵參戰,就得考慮共和國是否會做出同樣的舉措,雖然他堅信蘭德斯的判斷是錯誤的,裴承毅不會指揮共和國軍隊殺入中東地區,但是他必須提防另外一種可能,即裴承毅不是顧衛民的政治盟友,而是顧衛民的政治敵人,從而遭到顧衛民利用與陷害,最終替顧衛民背黑鍋的可能性。如果情況更加糟糕,比如裴承毅的存在對顧衛民構成了威脅,迫使顧衛民想辦法除掉他的話,那麼中東戰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此情況下,共和國就有十足的理由在中東地區跟美國打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了。
問題是,兩個超級大國交上手後,有可能輕易分開嗎?
以色列不是韓國,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朝鮮人,中東地區的重要性也遠遠超過了朝鮮半島,美國不可能像當年那樣,在打不過的情況下拍屁股走人。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到底會發展到哪個程度,將由共和國決定。更要命的是,得由共和國的政治鬥爭結果來決定戰爭結果。
就算杜奇盛不懂東方文化,也應該知道,只要與政治鬥爭扯上關係,那就兇險了。
再往細處考慮,杜奇威更加不會產生半點僥倖的想法。要知道裴承毅很有可能是21世紀最出色的將領,稱其為“軍事家”與“軍事統帥”也不足為過,就算顧衛民有心利用中東戰爭對付裴承毅,只要顧衛民不敢做得明目張膽,就很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更何況,裴承毅從來就不是任人宰割的純種軍人,而顧衛民千方百計的對付他,表明他與王元慶的關係非同一般,所有王元慶派系的將領與官員都會支援他,從而使他橫下心來,與顧衛民鬥個魚死網破。這場政治鬥爭會讓共和國變成什麼樣子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會對中東地區的戰爭產生多大的影響?
毫無疑問,杜奇威無法給出答案,也沒有資格給出答案。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元論如何,不能冒這個險。
正是如此,在有所保留的情況下,杜奇威仍然不遺餘力的勸阻蘭德斯,希望總統能夠在中東政策上更加小心謹慎。
可以說,在沒有探明原因之前,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適當保守的謹慎政策。
不管怎麼說,杜奇威與共和國打了幾十年的交道,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共和國不會為了一個庫爾德人問題與美國糾纏不清,只要中東局勢失去控制,就會演變成一場規模驚人的地區戰爭,到時候輸贏還是小事,捲入其中的兩個超級大國能否順利收場才是大事。在聯邦政府工作10年的經驗告訴杜奇威,當美國與共和國政府無法下臺,也就是不得不硬著頭皮把戰爭進行到底的時候,才是最危險的事情。事實上,馬島衝突影響有限,與兩個超級大國均非常剋制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敘以戰爭能夠草草結束,也與兩個超級大國不願意直接介入有密切關係。而中東局勢到現在還冷不下來,就是因為兩個超級大國都不願意讓步,都不願意妥協。
如果不能妥協,那就意味著兩個超級大國間的世界大戰。事實上,爆發世界大戰的時機遠未成熟,也就是說,鬧到最後,肯定得妥協,至少有一方得妥協。
明白這個道理,就應該知道,與最終妥協、哪怕是某一方妥協相比,在衝突升級之前妥協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哪怕美國主動妥協,也能給美國帶來最大的利益。
問題是,這個觀點仍然沒能說服蘭德斯。
幾天下來,杜奇威不但身心憔悴,還一度想過向蘭德斯攤牌。在他看來,蘭德斯的智商肯定有問題,不把問題說得直接明瞭,根本沒有用。只不過,每次杜奇威都忍住了,他可以懷疑蘭德斯的智商,但是不能懷疑那些支援蘭德斯的利益集團的智商。不管怎麼說,能夠住進白宮的,至少是智商正常的人。
等到大半包煙快抽完的時候,杜奇威才站了起來。
他已經在吸菸區等了足足兩個小時,那個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