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的保證更有說服力。
在裴承毅解決戰役的保障問題時,由袁晨皓負責的戰術部署工作也完成了。
8日夜間,包括空降153旅在內的15軍全部作戰部隊返回甘托克空軍基地,54軍主力全體到達吉申根傑,27軍正式接替54軍駐守西里古裡,加強給77軍的2個炮兵旅與1個航空兵到達吉申根傑,掩護38軍與39軍前往尼泊爾與孟加拉國的16軍與17軍的空中突擊旅返回山南地區,21軍、24軍、36軍與37軍進入戰備狀態。
唯一沒有到位的,就是後勤保障。
按照袁晨皓的計算,最快也只能在11日夜間完成後勤物資運送工作,而且送到前線的作戰物資最多供作戰部隊消耗5天。
換句話說,如果不能在5天之內獲得更多的運輸通道,戰役將被迫終止。
針對這一情況,袁晨皓在新鮮出爐的戰役計劃中明確提到,第一階段作戰行動的重點之一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奪取西孟加拉邦東部地區的交通樞紐,打通與孟加拉國的地面運輸通道,確保由陸戰隊押送的作戰物資能夠及時送到各作戰部隊手中。
裴承毅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因為這關係到了戰役的成敗。
讓袁晨皓放下手上的工作後,裴承毅讓他立即啟程前往達卡,與孟加拉國政府協商物資運送事務。隨後,裴承毅讓東方聞去了加德滿都,與尼泊爾政府協商同樣的事務。不管怎麼樣,必須確保一條運輸線路暢通無阻。
袁晨皓與東方聞離開沃濟拉巴德不到半個小時,同時發生了2件大事。
8月9日,北京時間11點30分,尼泊爾與孟加拉國正式對印宣戰!
卷十 龍騰九天 第97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因為尼泊爾與孟加拉國與共和國的參戰談判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進行,而且兩國在宣戰前並未進行全面戰爭準備,只提高了與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的邊防部隊的戒備級別,甚至在宣戰之前沒有招回駐印使領館人員,所以兩國突然向印度宣戰,全球新聞媒體頓時一片譁然,西方新聞媒體隊為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受到共和國的壓力,不得不向印度宣戰,加入這場與兩國沒有多大關係的戰爭。
毫無疑問,西方新聞媒體的觀點站不住腳。
尼泊爾在宣戰宣告中明確提到,因為印度長期不肯透過協商的方式解決兩國在存在爭議的領土問題上的爭端,數十年來,一直向存在爭議的地區移民,意圖在實際控制的基礎上長期霸佔屬於尼泊爾的領土,所以尼泊爾才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印宣戰。雖然這不能排除尼泊爾趁火打劫的嫌疑,但是也足以證明,尼泊爾並不是在受到共和國影響的情況下,參加不屬於尼泊爾的戰爭。
孟加拉國的宣戰理由更有說服力。數十年來,西孟加拉邦的數千萬孟加拉族一直受到由印度斯坦族控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殘酷壓榨與剝削,為了控制孟加拉族、阻止孟加拉族獲得合法合理的自治權,印度政府不但不重視孟加拉族的合理要求,反而強迫數千萬孟加拉族平民遠走他鄉,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在多次提出抗議,要求印度政府尊重與重視孟加拉族的人權未果之後,為了維護本族同胞的利益,孟加拉國有義務、有權力採取實際行動。
即便撇開這些放在臺面上的漂亮話,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參戰的動機也很強大。
按照共和國與尼泊爾達成的秘密協議,戰後不但會把尼泊爾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地區移交給尼泊爾政府,還會在孟加拉灣方向上為尼泊爾提供出海口,修建直通尼泊爾國內的鐵路幹線,並且確保鐵路幹線的安全。共和國也與孟加拉國達成了類似的秘密協議,即在戰後由孟加拉國控制西孟加拉邦、及其鄰近地區,由孟加拉國決定該地區的最終政治形態,並且與孟加拉國簽署全面同盟條約。
根據這些秘密協議,尼泊爾與孟加拉國遲早都會參戰。
當然,兩國突然參戰產生的影響非常大。
在些個問題上,西方新聞媒體分析得最為透徹。
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說法,因為印度與所有周邊國家都存在領土與領海爭端,或者存在民族權益衝突,所以在尼泊爾與孟加拉國對印宣戰之後,仍然保持中立的緬甸與斯里蘭卡很有可能在近期向印度宣戰,即便與共和國關係疏遠的不丹(不丹至今沒有與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也很有可能在周邊國家的影響下,倒向共和國一方。如此一來,印度將面臨四面楚歌的艱難處境。
一些西方軍事評論員據此推斷,在陸續拉攏印度周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