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直在該地區角力。
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在全面削減軍費,加強國民經濟建設的情況下,仍然投入鉅額資金,修建了從斯利那加到查謨的高等級公路,在沿途設定了多處軍事據點。為了鞏固查謨的防禦力量,巴軍聘請共和國軍事顧問,重新設計與修建了查謨防禦體系,力圖將查謨變成克什米爾的頭號軍事要塞。
20年來,印度一直沒有放棄打回查謨的想法。在巴軍全面鞏固查謨的防禦時,印軍針鋒相對的提高了伯坦果德的地位,在伯坦果德設定新的防線,同時在面向查謨方向上部署重兵。為了打下查謨,印度陸軍司令部制訂了數十套與之相關的作戰計劃,部分作戰計劃甚至提到在查謨使用戰術核武器!
可想而知,在印巴相互宣戰後,查謨再次成為爭奪的焦點地區。
4日夜間22點50分,在卡蘇爾會戰爆發後不到20分鐘,印軍B集團軍就從伯坦果德出發,向查謨推進。
受地形條件限制,印軍的主力部隊是山地步兵。
巴軍早就料到印軍會攻打查謨,所以在印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巴軍已經嚴陣以待。
與印軍一樣,巴軍的主力也是山地步兵。
似乎對山地作戰很有信心,巴軍並沒有向前線指揮部求援。
實際上,裴承毅也不打算插手查謨方向上的作戰行動。
對交戰雙方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過於糟糕的地理環境。換句話說,從伯坦果德到查謨,複雜的地形成為了防禦一方的天然屏障。當初巴軍在佔領查謨後,沒能迅速向伯坦果德推進,也與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
因為在巴基斯坦工作了2年,所以裴承毅很清楚查謨的情況。
第四次印巴戰爭後,印度在制訂攻打查謨的作戰計劃,巴基斯坦也在制訂守衛查謨的作戰計劃。
戰後,巴基斯坦陸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總結攻佔查謨的經驗。
要知道,在前三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都在打查謨的注意,甚至在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採取過實際行動,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而在第四次印巴戰爭期間,巴基斯坦陸軍非常輕易的打下了查謨,肯定有內在的因素。
按照巴基斯坦陸軍總結的經驗,攻佔查謨的要素有三個:一是制空權,以及由制空權帶來的空中支援,與之相關的火力支援;二是在其他方向上的牽制性進攻行動,由此分散查謨守軍;三是突然迅速的進攻行動,特別是不依賴道路交通體系的低空突擊。不管是巴軍還是印軍,都只有在具備這三個要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打下查謨。
根據總結出的經驗,巴軍在共和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調整了查謨的防禦部署。
制空權是空軍的任務,巴基斯坦陸軍沒有多少發言權。按照巴基斯坦陸軍的評估,只要與共和國的同盟關係沒有改變,那麼在未來的戰爭中,巴基斯坦空軍就有足夠的能力奪取制空權。
巴基斯坦陸軍能做的,就是在另外2個方面做準備。
為了達到牽制印軍的目的,巴基斯坦陸軍全面加強了斯利那加北部城區的防禦,讓斯利那加與查謨相互依託,相互支撐。如此一來,不管印軍攻打查謨、還是攻打斯利那加,都會受到另外一個方向上的牽制。而以克什米爾地區的交通條件來看,印度陸軍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援兩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雖然印軍在20年間也調整了陸軍的兵力結構,重點發展以低空突擊部隊為主的山地作戰部隊,但是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印度陸軍仍然得依靠地面交通系統,不可能像共和國陸軍那樣,以低空突擊的方式發動進攻。為了萬無一失,巴基斯坦陸軍在構築查謨防區的時候,非常重視防空,特別是對付超低空目標的防空力量。也正是如此,部署在查謨的巴軍步兵配備了更多的防空武器,甚至組建了專門的防空部隊。巴軍做得更絕的是,在幾乎每一處可以供直升機起降的地點都埋設了大量遙控感應地雷,不給敵人一塊進行機降的空地。
與巴軍相比,印軍更加重視進攻,畢竟打回查謨是頭等大事。
為此,印軍的山地部隊在2025年左右開始全面變革,以往的山地部隊,基本上就是能夠在高原地區與崎嶇地形條件下作戰的步兵部隊。在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援之後,印度陸軍半數以上的山地部隊轉變為了低空突擊部隊。僅在藏南衝突之前,印度就從美國採購了上千架直升機(大部分都是免費獲得的美軍淘汰裝備)。到戰爭爆發前,印度陸軍總共裝備了2500架直升機,其中近八成是能夠在高原地區活動的CH…60M與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