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時的情況,印軍裝甲部隊全軍覆沒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如何在越過印巴國境線之後,讓第7裝甲師走得更遠一點,才是袁晨皓追求的目標。
0點45分,巴基斯坦空軍的戰術航空兵再次參戰。
這時,裴承毅干預了袁晨皓的戰術指揮工作,沒有讓袁晨皓把共和國空軍的戰術航空兵派上去。
即便如此,對戰局也沒有多大影響。
隨著反擊開始,第7裝甲師不但讓第71坦克旅以最快的速度向東挺進,還讓之前跟隨第71坦克旅作戰的第72與第73裝甲旅在裝甲叢集后面展開,擴大進攻寬度,撕開印軍的邊境防線。
在第7師的少將師長準備把第74步兵師投入戰鬥的時候,袁晨皓立即下達了相反的命令,要求把第74步兵師留在後面,充當戰術預備隊。
這一命令及時糾正了巴軍的錯誤。
不管怎麼說,東面的印軍有5個師,8萬餘人。第7裝甲師只有3萬多人。雖然在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下,第7裝甲師殲滅8萬敵軍不是大問題,但是要在數個小時之內吃掉這麼多的敵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換句話說,當印軍的防禦空間縮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進攻難度就會大增。狗急尚且跳牆,更別說幾萬軍人了。如果巴軍過早的投入全部力量,沒有留下戰術預備隊,在印軍發起反擊時,就沒有兵力可以呼叫了。
事實證明,袁晨皓的判斷相當準確。
2點30分,巴軍越過印巴邊境線,進入印度境內。
印軍減緩了撤退速度,開始進行小規模反擊。
這時,巴軍指揮官差點犯了相反的錯誤,那就是過早動用預備隊。
在袁晨皓的明確命令下,第74步兵旅才留在了後面。
在穩步推進的情況下,第7裝甲師以平均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向東前進,緩慢的壓縮著印軍的機動空間,迫使印軍以添油的方式發動戰術反擊,消耗印軍的有生力量。
5點50分,第7裝甲師將戰線推進到了菲羅茲布林,也就是拉賈斯坦運河西岸。
到此,印軍已經無路可退。
經過一個晚上的戰鬥,8萬印軍只剩下了不到3萬,大約有7000名印軍戰死,2萬多印軍做了戰俘,另外2萬多印軍零星分佈在巴軍戰線後方,正在遭到協同第7裝甲悼作戰的另外2個巴軍師的猛攻。
直到這個時候,袁晨皓才吹響了總攻的號角。
隨著第7裝甲師的4個戰鬥旅,第72步兵師的2個戰鬥旅投入戰鬥,被圍困在拉賈斯坦運河西岸的印軍只有兩種結局:要麼繳械投降,要麼戰死沙場。
毫無疑問,絕大部分印軍官兵選擇了前者。
作為二線部隊,5個印軍師的絕大部分官兵都是貧民出身,參軍服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國家服務,而是混口飯吃。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誰願意死得不明不白呢?
此時,另外兩個方向上的戰鬥也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卷十 龍騰九天 第80章 死亡之路
與卡蘇爾會戰同時進行的,還有由印度西北集團軍群B集團軍主導的查謨會戰。
查謨位於克什米爾西南部,緊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東北部錫爾亞科特。雖然在很多地圖上甚至找不到這座人口不到5萬的小城市,但是在克什米爾地區,查謨是與斯利那加同等重要的戰略要地。
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前,查謨由印度控制,是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最重要的軍事據點之一。第四次印巴戰爭期間,巴軍全力攻打斯利那加,為了達到牽制印軍主力部隊,阻止印軍增援斯利那加的目的,巴軍出動最精銳的山地步兵師,在空軍與遠端炮兵的支援下,攻佔了查謨。按照巴軍當時制訂的作戰計劃,佔領查謨後,還將攻打緊鄰克什米爾的伯坦果德,切斷印度與克什米爾地區的主要地面通道,為控制整個克什米爾地區奠定基礎。只是巴軍的胃口太大了,而且共和國並沒有發動地面戰爭的計劃,所以在第四次印巴戰爭結束前,巴軍不但沒有能夠把停火線推進到伯坦果德,甚至因為在查謨投入了太多的兵力,最終沒能佔領整個斯利那加。從克什米爾的戰略局勢來看,巴軍為了查謨,丟掉部分斯利那加城區,不是得不償失。戰後,印度媒體一度疾呼,由巴基斯坦控制的查謨,就是頂在印度心口上的一柄匕首。巴軍控制了查謨,等於繞過了嚴密設防的斯利那加,能夠在2日之內到達伯坦果德,在10天之內到達昌迪加爾,在1個月之內兵臨新德里。
正因為查謨如此重要,所以印巴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