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奇威、國家安全顧問普林斯頓、CIA局長戴維斯正在低聲討論剛剛發生的事情。見到總統,薩利文乾咳了一聲,打住了話題。
因為布蘭迪諾擁有傑出的政治才華,精通治國之道,所以在選擇國務卿的時候,與韋斯特伍德完全不一樣。薩利文並不精通經濟,甚至沒有多少經濟方面的履歷,而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外交家。在出任國務卿之前,他曾經在賈培爾執政期間擔任駐外使節,在弗雷德裡克執政期間擔任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在韋斯特伍德執政期間擔任專門負責拉美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從選擇薩利文出任國務卿就能看出,因為沒有在聯邦政府任職的履歷,所以布蘭迪諾缺乏外交方面的才能,需要一名精通外交的高階“助手”。更重要的是,在布蘭迪諾的內閣中,薩利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作為一名精明的政治家,布蘭迪諾不但擁有驚人的價值判斷力,還從不格外倚重某個幕僚,但是受本身能力的影響,在對外政策方面,布蘭迪諾仍然主要聽從薩利文的建議與意見。
因為布蘭迪諾採取了全面收縮的國家基本戰略,所以他在外交問題上需要一個薩利文這樣的資深外交官擔任參謀。
不難看出,布蘭迪諾重視的不是某個人的政治派別,而是其才華。
除了精通外交的薩利文之外,布蘭迪諾手下還有精通國際戰略的普林斯頓,以及情報專家戴維斯。當然,軍事專家杜奇威也是布蘭迪諾內閣中的重要成員。
與韋斯特伍德組建第一界內閣政府時遇到的情況截然不同,布蘭迪諾當選後,向國會提交的內閣成員名單沒有受到任何人質疑,甚至很多資深政治家與政治評論員認為布蘭迪諾組建了美國在21世紀期間最強大的內閣政府。
能夠將這麼多傑出人才抓在手中,足以證明布蘭迪諾籠絡人心的手段。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也是美國遇到史無前例的強大挑戰的某種反映。按照CNN等美國新聞媒體的評論,布蘭迪諾執政期間,也就是2033年到2036年,將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經歷的最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隨著全球性大蕭條全面消退,在大蕭條期間得到確認與鞏固的大國秩序將成為國際社會的主要遊戲規則,以共和國、歐盟、俄羅斯為首的大國迅速崛起,必然會對美國的國際地位構成挑戰,徹底打破以往的世界格局。如果美國不能在這場數百年一遇的歷史大變革中抓住機會,將被歷史淘汰,成為三流國家。
不得不承認,美國人有很強的危機意識。
嚴格說來,CNN的評述並沒錯。
以第四次印巴戰爭為標誌,共和國已經在挑戰美國的道路上前進了20年。對任何一個擁有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潛力的國家來說,20年足以決定是否能夠成為真正的世界霸主。當初美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挑戰英國的霸權地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面取代英國的霸權地位,也只用了20多年。作為反面例子,德國從威廉二世開始整頓海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戰敗,也只用了20多年。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不幸的是,共和國不是失敗的例子。
20年來,共和國從未在國際鬥爭中遭遇敗績,反覆失敗的是美國。
在此情況下,沒人能說美國的危機意識是無中生有。
按照絕大部分人的觀點,在2035年到2040年之間,共和國將超越美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也正是如此,CNN等美國新聞媒體才會發出“美國崩潰論”,認為美國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對布蘭迪諾來說,事實也確實如此。
當共和國在錫金問題上大做文章的時候,布蘭迪諾就知道共和國把槍口對準了身邊最後一個有實力的敵人——印度。
母庸置疑,只要印度戰敗,再也再法阻止共和國迅速崛起。
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精通美國曆史的人都知道,美國在成為世界大國之前,花了數十年的時間解決周邊問題,比如戰勝原本比美國強大得多的墨西哥、打敗霸佔著加勒比海地區的西班牙、控制北面的加拿大,才最終走上與傳統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道路,並且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
布蘭迪諾坐下後,首先讓戴維斯介紹了情況。
聽完CIA局長的講述,布蘭迪諾並未感到驚訝,只是朝坐在薩利文旁邊的杜奇威看了一眼。
“我們大致討論了一下,認為CIA提供的情報有很高的可靠性。”薩利文打破沉默,說道,“局勢發展到這一步,中國的戰略意圖已經非常明顯,錫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