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搖,數日後河南新軍暫編第二十九混成協發生譁變,殺協統劉承恩,聯合毅軍趙倜所部圍攻第二軍司令部,欽差大臣升允見勢不妙,單人匹馬逃往潼關,清軍第二軍失去統一指揮,就此解體,變兵將信陽軍儲洗劫一空之後,一部分舊軍北上投奔了北洋軍,新軍則大多向南開拔,與共和軍北伐先遣游擊隊取得聯絡,隨即宣佈加入革命軍,響應起義。
閩浙總督松壽於福州拍發“討逆通電”,歷數袁世凱“弒君”、“謀逆”等種種大逆不道之罪行,誓言用袁世凱人頭祭奠大行皇帝,隨即募集壯丁,號“勤王軍”,舉兵於福建,同時聯絡各國領事,尋求列強支援,但均遭拒絕。
數日後,福建新軍暫編陸軍第十鎮一部於福州城北蓮花山駐地起義,在同盟會員、福建武備學堂總教習許崇智的率領下聚攻北門,與此同時,以閩籍會員為骨幹的同盟會敢死隊在福州城內發動進攻,圍攻設於花巷的第十鎮司令處,激戰不久,福寧鎮總兵、第十鎮統制官孫道仁在鎮司令處宣佈反正,隨後在敢死隊員的“保護”下走出司令處,調集城內新軍聚攻總督衙門,閩浙總督松壽走投無路,焚燬總督衙門,舉家投火,在熊熊烈火中,福建宣佈脫離清廷統治,同盟會推舉孫道仁為福建都督,許崇智為閩軍總司令,隨即閩軍分兵兩路,一路北伐浙江,另一路則向閩南漳州挺進,與早已攻佔漳州的廣東起義新軍殘部會師,以便合兵南征廣東。
正在川北督促各團防局抽丁編練“討賊軍”的四川總督、漢軍正藍旗旗人趙爾巽聞知北洋軍變,匆匆返回成都坐鎮,將四川新軍暫編第三十三混成協解除武裝,全部調往城外,另換巡防營入城拱衛,佈置妥當之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