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英國在前年剛剛續簽同盟條約,共和軍如此做法,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這叫“橫挑強鄰”,自討沒趣,就連以前的共和軍支持者也紛紛提醒總司令,不要招惹英國人。
但共和軍一意孤行,面對英國公使的抗議、袁世凱的責問、革命勢力的質疑,依然我行我素,絲毫也不把日不落帝國放在眼裡,就好象英國已經衰落了似的,這讓英國朝野上上下下暴跳如雷,英國報紙連篇累牘的報道著漢口英國租界的“悲慘世界”,激發起了英國國民的強烈憤慨,叫嚷著要派兵“教訓那個中國無賴”,輿論壓力之下,英國首相不得不發表公開講話,宣稱,如果共和軍繼續採取敵視英國的立場,英國政府就將拒絕參與中日衝突的調停,甚至威脅要派遣主力艦隊來華,進行武力威懾。
“夠了!夠了!趙總司令,你就高抬貴手,讓中國人喘口氣吧。”某些革命派控制的報紙發出了悲鳴,一轉前幾日的強硬立場,開始尋求單方面與日本談判。
“趙北,何許人也?會黨頭目而已!戊申兵亂,沐猴而冠,跳梁賣乖,先挑日本,再惹英國,其真以為列強無人乎?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望袁大總統速定決心,解我中華之危難,解我黎民之倒懸。”這是君憲派報紙的哀號。
當然,這些反對總司令的聲音很快被更多支援總司令的聲音淹沒,蘄州“春分通電”雖是打得嘴仗,但卻是中國近些年未有過的強硬姿態,對於壓抑了許久的國人來說,不啻久旱逢甘霖一般,精神之振奮,絕非區區報紙上的跳樑小醜可以掩蓋。
“日軍一日不撤,共和軍便一日不可懈怠!中華脊樑,唯共和軍而已!唯趙振華而已!”
“百年國恥,一朝盡雪!列強尤可欺,國人當自強!”
頌揚聲中不免夾雜著一些阿諛奉承之辭,對此,趙北只是一笑置之,大筆一揮,在《先鋒日報》上寫下一篇未署名的文章,以一名隨軍記者的身份,將共和軍西征四川的艱苦情形向公眾揭示,特意點明,此時與共和軍做對的,除了少數不明情況的守舊人士之外,其他的多數都是收了日本政府黑錢的走狗文人,對於這些人,應該堅決的打倒。
文章一出,更是熱鬧,在某些“有心人”的指點下,一些熱血青年湧上街頭,將那些鼓吹解散共和軍、趙北下野赴日本道歉的報館一一搗毀,主筆不是被打就是被掛上“漢奸”的牌子游街,雖然各地軍政府很快將這種亂相彈壓下去,但整個社會如同快要爆炸的火藥桶,隨時都會再來一次革命。
二次革命?
冷靜下來的人們將目光投向湖北,投向那位總司令。
總司令也不負眾望,趁熱打鐵又寫了幾篇文章,仔細分析了日本的優勢和劣勢,明確提出“以空間換時間”的對日作戰戰略,指出,一旦中日現在開戰,就是一場持久戰,中國只能採取“拖”字訣,把日本拖死!用這種同歸於盡的決絕,迫使日本知難而退。
為了鼓舞士氣,他還連篇累牘的吹捧德國的崛起歷史,號召國民向德國學習,用民族和國家主義拯救這個古老的民族。這些文章都是他用真名發表,末尾都無一例外的寫了一句很煽情的話:
“男兒投筆應從軍,當兵就當共和軍!”
口號一喊,群情洶洶。
“當兵去!投共和軍去!”
“鐵血中華,需要鐵血男兒!中華的脊樑,就是共和軍!”
在口號的激勵下,天南海北的青年紛紛打點行裝,踏上征程,他們唱著軍歌,揮舞紅旗,目的地只有一個:武漢。這些人中,不少都是學富五車的知識分子,更有來自遙遠異國的華僑、華人,他們的加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為共和軍注入了一股最具戰鬥力的新鮮血液,雖然他們不可能全都走上戰場,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的學識不會沒有用武之地。
“長夢千年何日醒,睡鄉誰造警鐘鳴?……”
嘹亮的軍歌聲中,共和軍的精神已經傳遍中華大地,這種精神將引導這個民族走向新的征程!
這段征程必然灑滿鮮血,也必然光輝無比!
第173章 黃州陰謀
天氣愈發暖和起來,前些日子的幾場春雨一淋,江堤上已冒出幾點新綠,點綴在那深褐色的泥土中,隨著微風輕輕搖擺。
經過前段時間的努力,長江堤防已得到很好的加固,雖然未必能擋得住同治五年那樣的洪水,但抵擋一下全流域的春汛還是可以勝任的,現在春汛尚未結束,守在堤上的勞工們還不敢下堤,住在草棚裡,吃著軍政府撥下的乾糧,幹著自己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