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這架飛機也是馮謝兩人帶回國的唯一的一架可以裝載兩人的飛機。

總司令禮遇有加,謝纘泰與馮如都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他們沒想到總司令竟然如此看重這架看上去頗為寒酸的飛機,實際上,現在的飛機都是簡陋的飛行器,航程短、高度低、速度慢,實在不是作戰的好幫手,總司令如此盛情之下,反倒讓兩人有些過意不去,但總司令仍是誇個不停,末了還吩咐參謀為兩人安排更加舒適的住處,並尋找合適的飛機場和工棚,看樣子是打算立即讓兩人動手自行研製飛機了。

對趙北的舉動,共和軍的軍官們倒是不覺得意外,畢竟總司令鼓吹飛機制勝論已很有一段日子了,如果總司令冷漠對待兩人,反倒是不可理喻了。不過聽了兩人剛才的介紹,軍官們又有些納悶,這東西航程不過二十英里,飛行高度不到兩百英尺,最高時速才四十英里,別說是機關槍,就是步槍也能把它打下來,這東西能用來打仗?玩笑不是這麼開的。

眾人納悶歸納悶,但這總司令的貴客卻不能怠慢,當即在兵工廠裡找了兩間乾淨的宿舍,又在鋼藥廠找了幾間閒置的廠房做機庫和工棚,幾十個兵工廠的學徒工也被派去聽從兩人調遣指揮。

總司令盛情相邀,馮謝二人倒也沒有做作,當即答應為共和軍政府服務,正式成為軍政府的高階技術顧問。

在宿舍安頓下來,看著衛兵們抬來的那幾筐白花花的銀圓,謝纘泰和馮如幾乎快要哭出聲了,這是總司令給飛機制造廠撥的啟動資金,總司令說了,只要兩人動手製造飛機,共和軍一定全力支援。

多少年了啊,終於遇到一位知音了,這些年來,沒有多少國人願意跟他們認真探討一下航空業,無論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還是那些腦滿腸肥的富商,都將這航空業視做奇技淫巧,都沒拿正眼看過。

做人不能不講義氣,既然總司令如此慷慨,那麼,兩人無論如何也要按照他的意思在最短時間裡建起一座中國自己的飛機制造廠。

第181章 再入四川

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幾乎蓋住了一切聲音,即使面對面說話,也必須用力喊。

這裡是漢陽兵工廠子彈分廠車間,沿著車間一溜兒排開幾十臺裝藥機,一半機器是人力驅動,另一半機器是電力驅動,無論是哪種動力,都在發出單調而枯燥的噪聲,如果不把耳朵用棉花塞起來的話,在這裡呆上一整天之後,基本上就跟聾子差不多了。

兵工廠督辦劉慶恩站在一臺電力裝藥機旁,正指揮幾個工友檢修機器,現在共和軍對彈藥的需求很迫切,兵工廠是人歇機器不歇,一天三班倒的趕工,其結果就是機器經常罷工,不是電機過熱燒了線圈,就是刀具磨損導致工料報廢,作為兵工廠裡不多的幾個技術骨幹,劉慶恩不得不將住宿地點搬到工廠,以便就近指導工人修理機器,保障共和軍的後勤供應。

這臺裝藥機是電機燒燬,不是什麼大故障,只要換個電機就好了,這在前些時候不容易,但現在很容易,自從趙北與德國領事的“黃州陰謀”成立之後,漢口德國租界實際上已經取消了貿易歧視,雖然表面上仍然與列強保持一致,但暗地裡卻開始縱容德國商人向軍政府走私軍用物資,德國西門子公司的電機就這麼價廉物美的囤積在了兵工廠的倉庫裡,劉慶恩終於可以長噓口氣了,只要德國放鬆了物資禁運,兵工廠的原料來源就不會像前些日子那麼窘迫了。

趁著這工夫,劉慶恩一口氣吃下了德國商人在鄂庫存的一大半,並更新了部分機器,發電機、蒸汽機都換成了最新式德國機器,大量兵工物資源源不斷從各處匯聚到武漢,僅硫磺一項就可維持數月生產,尤其是漢陽兵工廠目前尚無法自制的機關槍子彈頭,囤積量已足夠共和軍打幾場較大規模戰役。

指揮工人卸下發生故障的電機,劉慶恩正欲親自檢查一下電線,一個工友匆匆跑到他身邊,俯下身向蹲在地上的劉慶恩喊道:“劉頭,馮技正在哪裡?”

馮技正就是剛從美國回國的馮如,由於他在美國就幹過幾年技術工人,技術很不錯,再加上現在飛機廠正在籌備,沒有開工,馮如整天無事可做,便自告奮勇到兵工廠幫忙,劉慶恩便讓他做了“技正”,帶著十幾個已出師的學徒工,專門仿製一些簡單的機器,以便進一步提高兵工廠的產量。現在德國答應出售的多數機器尚未運回國,兵工廠只能因陋就簡,自己想辦法制造機器,好在技術力量是現成的,鋼鐵也不缺,一些簡單的機器還是能夠自制的。

劉慶恩頭也不抬,只是揚了揚手,指指外頭,說道:“在模具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