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總和還多,對於中國來講,這是一大筆錢,對於德國來講,也不是個小數目。
至於美國,按照《辛丑條約》的規定,美國將從中國獲得庚子賠款三千二百萬兩白銀,佔賠款總額的百分之七,在列強中排名第六,僅次於日本,而就在去年,美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美國將把這筆庚款的近一半賠款返還中國,以這筆錢建立一個教育基金,作為留學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教育經費使用。
美國政府為什麼會退還部分庚款呢?根據美國政府自己的說法,這是因為賠款數額超出了美國商人和政府在“庚子拳亂”中所遭受的實際損失,所以應該退還給中國,但是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是因為美國的那個排華法案影響了美國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美國政府這麼做,是在挽回美國的形象。
不論是哪種原因,事實就是,美國宣佈退還部分庚款,這使其它“文明國家”頓時在道義上變得渺小起來。
現在,德國居然也跟著美國宣佈退還部分庚款,這個決定太過突然,也太讓人意外,英國公使和俄國公使都下意識的揉了揉耳朵,叫來翻譯,確認剛才沒有翻譯錯。
確實沒有翻譯錯,德國政府已經授權駐華公使,就此問題與中國政府磋商,而且參照美國政府的辦法,從庚款中抽出近一半的錢,設立一個專用基金,用於中國留學生的教育事業,當然,這些留學生必須去德國接受教育,以增進兩國之間的“友誼”。
其實,所謂“退還”的說法根本就是文字遊戲,美國和德國已經吞下去的庚款是不可能再吐出來的,兩國的意思就是,從現在起,中國不必再透過美國花旗銀行的那個“銀行委員會”向美國、德國支付賠款本息了,換句話說,這筆“退還庚款”本來就在中國政府手裡,只不過以後不必再交給外國人了。
雖然是文字遊戲,不過此舉確實意義重大,尤其是對於現在的民國政府來講,這就是“雪中送炭”,能夠極大的緩解財政困難局面。
難怪趙北與德國、美國走得更近了,朱爾典恍然大悟。
作為外交官,朱爾典很清楚,國與國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友誼”,只有“利益”才是永恆的國際交往準則,現在,為了向中國人展示德國的“友誼”,德國政府不惜放棄一塊已經塞到嘴邊的肥肉,那麼,英國政府又該做何選擇呢?
朱爾典陷入了沉思,相比英國的利益,中國的鐵路問題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第413章 以夷制夷(上)
現在德國和美國正在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親華”傾向,雖然這種傾向具有強烈的自私性和欺騙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英國公使朱爾典顯然對德國和美國公使破壞“列強對華一致”原則的行動很是擔心。
如果說在前段日子德國和美國還僅僅只是將摧毀“列強對華一致原則”停留在口頭上的話,那麼現在,兩國政府顯然是打算在這一問題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中華民國大總統人選的變化,以前的袁世凱和徐世昌都是親英派,他們不敢冒著激怒英國政府的風險過於靠攏德國、美國,美國倒也罷了,不過就是個國際暴發戶,北洋靠攏美國並不會引起英國的敵視,但是德國就不一樣了,德國是英國戰略上的死對頭,北洋雖然對德國的軍事力量很感興趣,但是在外交行動上,北洋集團基本上還是唯英國馬首是瞻的。
但是現在,袁世凱死了,徐世昌下野了,北洋基本上也算是解體了,隨著趙北接任民國大總統,這個遠東國家的政治體系似乎即將進行一場革命,而從趙北在前段日子的表現來看,他顯然忽視了英國的力量,無論這種忽視是否是他故意為之,但是畢竟他現在已是民國的大總統,對於整個政策包括外交政策在內,趙北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更為棘手的是,現在控制國會參眾兩院的是聯合陣線,而趙北同時又以民國大總統的身份兼任著聯合陣線最高領袖的職務,這一點更加方便他的行動,無論是國內政策,還是國際政策,現在,基本上就是趙北說了算了。
明白了這一形勢,也就理解了英國公使的擔心所在,因為誰也不能保證這位“遠東狂人”不會真的尋求與德國結盟,而一旦中國與德國結盟,英國政府就必須改變現在的國際戰略,甚至不得不完全放棄在遠東地區的多數利益,更讓英國人擔心的是,美國政府似乎也有強烈的對華擴張的野心,雖然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盛行,但是美國只要在遠東問題上支援中國、德國,那麼,即使英國政府想改變遠東戰略,也必須三思而後行。
如果需要評價現在的遠東外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