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1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氣氛立刻熱烈起來,一眾鹽工你爭我搶,拿著望遠鏡過癮,一旁的張激揚等人卻是看得提心吊膽,那望遠鏡是正宗德國軍用望遠鏡,帶分化刻度的最新產品,剛剛隨著軍火從武漢運到,全軍就那麼幾十架,如果摔壞了,那可叫人心疼死了。

“喔唷!連鹽鍋壩都看得一清二楚。”

“王老菜那個哈兒,又在天車上曬太陽。”

鹽工們嘻嘻哈哈,鬧了好一陣才消停下來,將望遠鏡還給趙北,拉著他擺起龍門。

“先生是哪裡人?”

“湖北人,來本地經商。”

趙北笑著說道,向張激揚使了個眼色,張激揚心領神會,招呼茶攤兒掌櫃添茶斟水,幾盤燈草糕也端上了桌,片刻就被搶了個乾淨。

眾人情緒更高,將總司令圍住,你一言我一語,猶如久別重逢的老友,但是田勁夫等人的神經卻是繃緊了,不得不打起精神,全力應付局面,原本散在四周的衛兵也都收攏到附近,阻止更多的人靠攏過來。

“這望遠鏡是個啥子道理?洋人的玩意就咋就那麼好玩兒?”

“其實啊,這望遠鏡早在明代的時候咱們中國人就會造了。”

“那現在咋不會造了賴?”

“這個就要說到滿清朝廷了,其實也不是不會造,內務府也是造過的,只不過只給皇帝玩,連將軍都玩不著。……”

趁著這機會,趙北為眾人普及了一下歷史,並很快將話題轉向他更關心的方面。

“諸位多是這富榮場一帶的鹽工吧?想必對這鹽政很熟悉嘍?”趙北問道。

“富榮場俗話‘十人九鹽’,不要說我們,便是這山上的男男女女,十個人裡就有九個靠鹽吃飯。”

“先生是不是打算做井鹽買賣?要做買賣,先得花銀子買鹽票。”

“過去是向朝廷買鹽票,現在嘛,只怕要找共和軍買嘍。”

“未必!共和軍要建共和,這鹽票嘛,只怕要換成共和票嘍。”

“鹽票要換,那大洋據說也要換,上頭都要印上‘共和’兩個字樣。”

見眾鹽工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趙北只是淡淡一笑,說道:“我是外地客商,想打聽打聽這富榮場的鹽政,若是做得起鹽業買賣,或許就試試。只是向來不熟悉這四川鹽政,雖說官府有條文,可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如今這世道,哪裡不是有便宜不佔?這鹽政到了如今,只怕是早就敗壞得不成樣子了吧?”

“先生這話說得是不錯,鹽政本就是叫人敗的,不敗能叫鹽政?想當年,祖輩們下井淘鹽,每口井邊都站著幾個鹽官,淘出的滷水是輕是重,熬出的鹽花是粗是細,都要仔細記下,叫督鹽官老爺過目,可到了我們上井的那年頭,就沒這些規矩了,如今的鹽政,都叫鹽商把持了,朝廷哪裡能落得好處?鹽利十亭之中,倒有九亭落了鹽商腰包,他們的一頓飯,頂得起天車工十幾年的工錢,‘三畏堂的車馬,四友堂的孃姨’,這都是實打實的話!”

“諸位看得清楚,這鹽政的弊端我也略知一些。只是不知道,這富順一帶的大鹽商到底有多少?都是哪些人家把持鹽政?那些小鹽戶又是如何討生活的?”

趙北接過張激揚遞過去的筆記本,放在桌上攤開,拿起鋼筆作勢欲寫。前幾天傅華封已將關於鹽政的條陳呈了上來,總司令已研究過,不過那只是一個官場人物的看法,現在總司令想聽得是社會底層民眾的看法。

“要說大鹽商,當年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都是數得著的大鹽商,當年半個富順都是他們的。”

“好漢不提當年勇,王三畏堂、李四友堂早就中落了,分家的分家,遷居的遷居,現在的富榮場,沒有那麼大的鹽商嘍,書裡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的富榮鹽場,那就是一個春秋戰國,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誰的後臺硬、路子廣,誰就做霸主。”

鹽工們你一言我一語,將這富順、榮縣的鹽政詳情一一講述,卻渾然不知,就在他們這樸實的字裡行間中,一場鹽政變局已悄然拉開了帷幕。

第214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

作為川南鹽都,富順縣城裡最繁華的地方就是八店街,當年富順最大的八家鹽商均在此設立鋪面,故此得名,如今時過境遷,那八家鹽商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街的名字卻就此流傳下來,在這條街上開設店鋪的也不再僅限於鹽商,銀號、當鋪、古董行、廣洋貨店,諸多商號鱗次櫛比,就連前幾年新開辦的大清銀行也在這條街上設了分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