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那些坦克也給中國軍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些坦克或許做工粗糙,但是在這種驚人消耗的機械化全面戰爭中,蘇聯的廉價坦克顯然可以保證前線始終擁有足夠數量的坦克。
“根據昨天的戰鬥統計,蘇軍裝備了一種新的重型坦克,車體依舊採用KV1的車體,但是炮塔換裝了一門107毫米的坦克炮,威力很強,對我重型坦克很有威脅。不過,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種坦克炮對於KV1的舊式炮塔而言太重了,所以炮塔的故障率較高,戰鬥效能並不是非常理想。關於這些情況,我們已寫了報告,很快就會提交給總參謀部,同時也將轉送幾輛繳獲的蘇制坦克回後方工廠,讓他們進一步測試,以改善我們的坦克防禦。”
藍天蔚提起昨天戰鬥中那些“野豬”式重型坦克的損失,這話題就很快轉到了蘇聯的重工業體系上,以前許多軍官還對蘇聯這種粗放式的重工業體系持輕視態度,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改變了最初的看法,蘇聯的重工業體系確實有其特點,雖然制度僵化保守,但是在戰爭中,這種重工業體系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它可以迅速的轉入全面軍工生產,而完全忽視民用工業品的生產,不然的話,蘇軍不會裝備那麼多坦克。
“國內的工業體系也已轉入戰時軌道,不過相比蘇聯,反應要慢一些,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工業體系更健康,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國民生活水平不能下降太多。不過我也可以向諸位保證,很快,中國軍隊就將擁有更多更好的坦克和飛機,不僅可以滿足我國國防的需要,而且也可以滿足友好國家的國防需要。”
趙北做了總結,話裡有話,但是在場人員中能夠聽懂這些話的人只有一個藍天蔚,實際上,就在剛才宴會開始之前,在與趙北的談話中,藍天蔚就已得知了趙北此次視察前線的真正目的,這不是新聞記者們以為的“總統巡邊”,而是一次“戰術欺騙”,趙北真正要去的地點不是中亞前線,而是中東,西奈半島。
這是一次秘密出訪,新聞界不知情,此去西奈半島,趙北其實是去會見兩位外國領導人的,一位是德國元首,另一位則是義大利領袖,三巨頭將在西奈半島的風景勝地沙姆沙伊赫會面,以討論目前的國際局勢,以及未來“新亞洲與新歐洲”的關係,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場會面將於五天之後舉行,而在此之前,趙北就會秘密離開中亞前線,乘坐飛機前往巴勒斯坦,而德意軍隊也將結束埃及戰役。
為了掩護此次秘密會談,趙北特意召集了大批中外記者跟隨,並且在今天與他們一起到各處巡視,但是從明天開始,這個應付記者的差事就交給戰區後勤部門了,而趙大總統屆時將“親往陣地前沿視察”,考慮到記者們的安全,以及總統先生的安全,這採訪團就不能再跟隨總統前進了。
第1153章 顫慄中的世界
公元1940年的9月,世界仍在動盪與戰爭中顫慄。
在歐洲,自從德法戰爭結束之後,納粹德國已經取得在中歐、西歐的戰略優勢,而且正在逐步取得東歐的戰略優勢,波蘭的被征服只是納粹德國向東歐進行軍事滲透的第一步,隨著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宣佈參加德國所主持的“新歐洲”秩序,德國取得東歐的絕對戰略優勢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雖然英國政府仍在不屈不撓的進行著軍事抗爭,試圖抵擋住來自納粹德國的軍事進攻,但是問題在於,此時的英國,已不是在僅僅對抗德國一國之力,英國的工廠不僅要與德國的工廠進行生產競賽,而且還必須與那些已經完全控制在德國手中的被征服國家的工廠進行生產競賽,捷克的兵工廠、法國的兵工廠、盧森堡的鋼鐵廠、比利時的鋼鐵廠,這些國家的工廠正在為德國軍隊提供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軍事裝備,而來自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石油則在保證這部德國戰爭機器的高速運轉,同時,英國的農場主也不得不與整個西歐、中歐、東歐、南歐的農場主進行生產競賽,對於英國而言,戰略劣勢是相當明顯的。
好在英國的背後站著一個美國,美國的工廠正在為英國軍隊製造坦克、飛機、大炮、輪船以及步槍,美國的農場也在生產著足夠的農產品,供應著戰爭中那些飢餓的英國人,而作為英聯邦的一分子,南非、加拿大的工廠和農場也在為英國本土輸送著大量的軍用與民用物資,甚至還有軍隊。
英國首相先生曾在廣播講話中告訴英國人民,“戰爭或許會持續較長時間”,英國必須打贏這一仗,哪怕再艱苦,英國也絕對不會向德國投降,英國的軍隊將保衛英國,同時,首相先生也號召人民為軍隊奉獻、服務,實際上,為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