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卻依舊保持著開放的心態,雖然亞洲在近代落後了,成了歐美列強肆意掠奪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亞洲會永遠沉淪下去,只要亞洲各國人民團結起來,我完全相信,一個新的亞洲即將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並再次創造出燦爛的新文化與高度發達的新文明!”
趙北的演講用時二十九分鐘,史稱“亞細亞宣言”,也正是這個宣言吹響了“亞洲解放”的真正衝鋒號,這是一次標誌性事件。
會議開幕當天,英國政府、法國政府向中國政府發出“強烈抗議”,美國政府也表示了“極度關注”,日本政府則發表了一份政府公報,強烈支援“亞洲的解放事業”,德國國會、義大利議會向大會發來賀電,蘇聯政府則保持了沉默。
五天之後,“亞細亞團結大會”正式閉幕,會議決定組建“亞細亞解放陣線”,這是一個亞洲解放組織,由一個執行委員會領導,共有執行委員二百人,來自亞洲各地,而最高領袖是委員長,由執行委員選舉產生,而趙北也順理成章的以百分之百的支援票當選為該解放陣線第一任委員長。
會議結束五天之後,中國政府正式向英國政府發出一份外交備忘錄,要求英國政府尊重亞洲各國人民意願,給予印度、緬甸、馬來亞“完全的主權獨立”,與此同時,法國政府也接到了類似的外交備忘錄,中國政府要求法國政府允許印支殖民地取得“完全獨立”,建立若干主權獨立國家。
毫無意外的,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都拒絕了中國政府的“善意提醒和勸告”。
公元1938年11月6日,英國議院終於透過決議,決定賦予印度、緬甸“帝國自治領”的地位,但是這一決議卻隨即遭到了印度、緬甸民族主義者和“亞細亞解放陣線”的一致抵制,“亞細亞解放陣線”發表《告印度、馬來亞、緬甸、安南、寮國、柬埔寨愛國者書》,號召當地愛國者立即發動民族起義,用武裝鬥爭的手段贏得祖國的完全獨立。
11月7日,緬甸北部各游擊區宣佈合併,隨即組建“獨立軍”,緬甸民族大起義就此拉開帷幕,獨立軍果斷行動,一舉攻佔緬甸北部兩處重要鐵路交通樞紐,並同時向“亞細亞解放陣線”執行委員會發出請援電報,請求委員會立即組織國際志願軍,入緬作戰。
同一日,英國、法國、蘇聯在倫敦簽署《倫敦共同防禦條約》,條約規定,當條約簽字國的本土在遭到敵國軍事入侵時,條約簽字國將按照條約規定行使“集體自衛權”,並不得與敵國單獨媾和。
11月22日,身穿中國國防軍陸軍野戰迷彩作戰服的第一批“國際志願軍”由中國雲南進入緬北地區,至此,“亞洲獨立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第1063章 曼德勒的天空(上)
空氣比較乾燥,雖然河谷地區的溼氣比其它地方要稍重一些,但是現在畢竟是緬北的涼季,這個季節降水稀少,而氣溫也相對低一些,在這個季節裡,天氣通常是晴朗的,或許會在河谷地區有一些雲層,但是並不會影響到飛行安全。
兩架“噴火”式戰鬥機正掠過這處伊洛瓦底江的河谷地帶,飛行在那低沉的雲層之上,從飛機上向下望去,下面如同鋪著天鵝絨一樣,距離飛機似乎很近很近,景色美得讓人陶醉。
但是陶醉中卻也帶著警惕,這從飛行員之間的無線電對話就可以略知一二。
“騎士二號,注意北方,注意北方。”
“騎士二號收到,未發現異常情況。”
英國皇家空軍中尉阿爾菲斯非常謹慎的與他的僚機保持著不間斷的聯絡,並不時的將頭扭來扭去,觀察著天空中的情況,他注意到在北方好象出現了幾個黑點,於是提醒僚機注意,但是僚機卻報告,那只是雲層在強烈陽光下的氣象現象,這片天空目前還是和平的。
但是和平也只是暫時的,作為一名英國職業軍人,阿爾菲斯中尉非常清楚現在的緬甸局勢,自從那支所謂的“亞細亞解放陣線國際志願軍”由中國雲南進入緬甸北部地區之後,“遠東戰爭”實際上就已經爆發了。
“遠東戰爭”,這是英國政府對這場戰爭的稱呼,而且英國政府也已經明確表示,這場遠東戰爭是“中國人一手挑起來的”,目的是為了“摧毀大英帝國在亞洲的經濟命脈”,這已經“威脅到了帝國的安全”,並且也“威脅到了世界和平”,所以,英國政府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國軍隊越過伊洛瓦底江”。
是的,英國政府並沒有被那個“亞細亞解放陣線國際志願軍”的稱呼迷惑,英國政府直接指出,這支所謂的“國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