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

虞姬站在荒郊,仰頭看天上明月。許是冥冥中有預示,今夜之後天下將定。那夜有出人意料的好月色,帶著最後的纏綿,如水,如沙,如前塵,似舊影,鋪天蓋地,罩定人不可動彈。

她神色皎潔,不見一絲波動。

人的一生裡,總歸有這樣的瞬息,兜頭見月華如水,霎時間心明如鏡,將自己交付於天地間,有我無我,有他無他。機緣到的,立時絕塵緣,抽身而去,機緣不到的,也有個片刻清醒,看自己前所未有的清醒。

我難以斷言那夜虞姬看到什麼,想到什麼,悟到什麼,只聽她嘆:“雲斂清空;冰輪乍湧,好一派清秋光景。”此時她與熟睡的項羽之間已有了天上人間的惆悵。

這聲嘆之後,就聽得身後眾將士如波如浪地哀嘆:“苦哇——”

楚歌幽魂一樣,不知不覺逼近面前,在耳邊嘆唱:“家中撇得雙親在,朝朝暮暮盼兒歸。田園將蕪胡不歸,千里從軍為了誰!沙場壯士輕生死,十年征戰幾人回!”

歌聲悽切,野火一樣四野蔓延,又如暗箭襲來,箭箭刺骨椎心,殺人不見血。她避在一旁聽兵士們議論:

“這必是劉邦得了楚地了,招的兵丁都是咱們的鄉親,所以唱出來的歌聲跟咱們家鄉的腔調一個味兒,你們說是不是啊?”

“你們想啊,自從困在垓下,咱們大王爺天天盼著楚軍來救,如今劉邦已得楚地,後援是斷絕啦,就剩這八千子弟兵丁,是日有損傷,再加上個個思鄉,他哪還能有抵抗的力量,這,豈不是入了危險之境嘍!”

“那可怎麼辦哦?”

“依我看,咱們還是散了回家吧!”

流煙紛紛散去。那一夜,不只是虞姬別霸王,八千子弟亦別霸王。

在那個露冷霜寒的夜裡,楚歌一起,吹散了江東八千子弟兵。只一縷鄉愁,就勒斷了楚軍的意志,斷送了霸王的江山。

鄉愁是一劑溫甜的藥,對症者醫得人心,畏藥者反壞了人命。韓信用兵奇巧,他吃準了戀家是楚人的通病,不惟項羽一人。所以一招出,就擊中了他們的死穴,讓江東子弟一夕之間潰如流水。

項羽縱有拔山之力,亦難挽回眾人歸心似箭——他怪不得軍心渙散。因為就連縱橫天下的霸王自己,內心最害怕的也是無家可歸。他曾經說,若不能衣錦榮歸,便如同錦衣夜行一般。

既然自己和他們一樣戀家,一樣思鄉,哪又能拿什麼去要求別人不要害怕?

不!他和他們不一樣,他們害怕了,還有選擇的餘地,或逃或戰,或走或降;唯有他,不可以害怕,亦沒有權利害怕。

這世間唯有王者是不能選擇的。退,就是敗。誰叫他是項羽,誰叫他成了霸王?

霸王自有霸王的義氣,烏江岸邊,他可笑看生死:“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江東子弟於他而言,不是死了可以再招募的戰士,而是同鄉兄弟。他們好比那一起結伴離鄉闖蕩的少年,他是當中領隊的一個,在離家時,對自己,對留守家園的父老,就有一個朗朗的承諾在。他做到時,便大家一起同歡同樂。一旦他做不到,大家都死了,他也以死相酬,絕不苟活。

只可惜,霸王只將江東子弟視為兄弟,心胸卻未能再寬一分,視天下子民為一家骨肉,他逐鹿的腳步也因此止在這一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舞一江山(2)

虞姬進帳去,項羽正好聽到楚歌驚醒過來,面有驚色,虞姬勸他安坐。眼前大難臨頭,他們反不似是在兵荒馬亂的戰場,身邊分分鐘有人殞亡,卻似在自家的廳堂,閒聽落花,流光照眼。得此良夜,耿耿無眠。

此情此景,霸王竟沒有怒髮衝冠——真正的大別到來,就有這樣的天地俱寂。

虞姬置酒,取了他的劍作舞。項羽看著她,敲案緩歌。

我常沉迷於他歌以寄慨時的幻滅感:“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幻滅感的,人生太微不足道了。就像是看見窗外大雪簌簌落下,迅速覆蓋一切時,這種感覺尤為明顯。

項羽是個很情緒化的男人,當時他陷入絕望的迷亂中,雖會無意識地感喟,卻還不見得徹底絕望。他料想不到自己的感喟會讓美人以血餞行,以命壯行。如果曉得,我猜他定然不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