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軍隊的真正實力,似乎仍受初戰衝擊和“軍神”哈·路西法無敵聲譽的影響,做了過高地估計,認為開戰以來的愷撒軍隊的損失為三萬一千人(注:比實際損失少兩萬七千人)。十月上旬兩軍實際上戰鬥力對比,在人數上,南疆軍與愷撒軍隊的比例為三比二,如果加上水軍、炮兵、戰車、補給力量特別是炮彈的數量,南疆軍佔絕對優勢。當時,南疆軍自己並沒有真正感覺到這一點,但卻在實際戰鬥中逐步取得勝利。
於是愷撒軍隊在一味地向後退,南疆軍則忙於鞏固“四城防禦圈”,併為佔領了區區一座奇納城(注:位於武卓拉大草原北部賈拉地區)而沾沾自喜,根本沒想過要去追擊敵人。戰爭就是如此,一旦陷入被動地位,要扭轉戰局挽回主動地位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被哈·路西法牽著鼻子走的結果就是,最後南疆軍只在名義上得到了整個武卓拉大草原的控制權(注:因為該地區幅員遼闊,地廣人稀),但卻失去了能夠全殲敵軍、結束南線戰場的最佳良機。不久眼前出現了固若金湯的暮色森林——銀月河谷防線,戰爭似乎迴圈了一個週期,又要重演黑色四月那段最驚心動魄的場景了。
不過總體來說麒麟的表現仍值得讚譽,起碼他踏踏實實地完成了我賦予的戰略任務,即保持現有佔領區不丟失的前提下,穩步擴大地盤,耐心等待日爾曼族和亞馬遜族參戰,形成大包圍圈後,再齊心協力收拾愷撒軍隊。
但是愷撒軍隊大舉撤兵的關鍵,並不在於南疆軍隊的強大,而在於他們自身的孱弱。
原來愷撒軍隊的後勤供應線,隨著戰線的北上而延伸,抵達四城地區時,已長達七千五百餘里。而且,當初計劃的河上輸送已不太可能(注:因為對於南疆水軍新成立的“黑蟹”級重型殲擊艦群來說,愷撒水軍的“猛虎”級中型戰艦簡直不堪一擊),所以,不得不全部依賴貧乏的陸上交通。可是,愷撒帝國的交通網在暮色森林——銀月河谷一線遇到了大自然設定的障礙,所以,從南方諸城沿京南運河運來的補給品,在笑花城卸船後,只能透過人力穿越天塹。因此,愷撒軍隊動員數以百萬計的笑花城平民,耗時兩個多月,修建了數十座橋樑和開闢了數條長逾千里的森林通道,使從笑花城成扇形北上的補給路能供養第一線的十二個師團。
另外,愷撒軍隊在南疆軍掌握絕對制河權的情況下,仍然有數艘大型補給艦和數百隻小貨船利用夜間航行,進行了最低限度的補給,甚至補充了相當數量的戰車和弩炮。這個事實表明河面封鎖的效果是有限的。愷撒軍隊晝間將補給艦和小貨船隱蔽在支流和蘆葦叢內,並用大量偽裝物遮掩,看上去像是沒有任何異常的樣子,夜間再把偽裝物撤去恢復航行。南疆水軍拼命進行夜間轟炸,但也無法阻止住它的亡命運輸。
愷撒軍隊還動員了三十萬民工擔負補給運輸任務。規定一個民工不管天氣如何,一夜要把約四十斤重的東西運送四十~五十里。這種人海戰術擁有平均每天把大約四百蠻牛補給品連續送到第一線的能力。愷撒軍隊一個師團每天所需的補給量是十五蠻牛,所以重量輕的物資的補給,只用這個方法就足夠了。連南疆軍也稱讚這種補給能力“是值得欽佩的”。
遺憾的是,還有些糧食需要就地籌措,由於作戰地區是草原、森林和河谷地帶,斷糧的農戶和根本沒有糧的獵戶居多,搞到米很困難,後方各師團的糧食不得不減少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定量。他們缺乏糧食,又正值酷暑和早秋季節再加上被迫進行夜間行動,士兵的體力消耗達到了極限,這成了愷撒軍隊的致命弱點之一。另外愷撒軍隊隨著傷病員的增多,軍醫的數量卻在迅速減少,其中絕大部分為戰場消耗,截止到十月初,軍醫數僅剩不足四分之一了。這些都是迫使愷撒軍隊不得不退守暮色森林——銀月河谷一線的重要因素。
第卅二卷 上位 第七章 觀局
跟愷撒帝國後方人心惶惶的混亂狀態相比,南疆軍佔領區的情況要平靜得多,這無疑要歸功於龍在田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
龍在田在佔領地域進行的行政工作有兩個特點。其一是佔領區的人力物力形成戰鬥力非常快;其二是南疆軍的軍政雖然苛刻,但卻沒有發生反抗它的群眾性的集體行動和起義軍。
所謂形成戰鬥力快,是指行政組織的建立和它的職能發揮的快,龍在田在這方面採取了不少有力的措施。
他預先將在愷撒帝國潛伏的間諜培育成佔領區軍政要員,而且加以組織(注:成為貝福城城主的赤海牙就是愷撒帝國土生土長的商人)。這些機關跟隨軍隊進入現地,迅速掌握了地方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