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2 / 4)

小說:曹操秘史 作者:千頃寒

百二十多年後,另一位歷史偉人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大軍路過鄴城故址,一向對曹操推崇倍致的李世民親自撰寫了祭文在曹操墓前祭奠,這篇祭文收錄在《全唐文》中。其後宋之問、王勃、張說、高適、劉長卿、李白、岑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溫庭筠、羅隱、陸龜蒙等唐代詩人,或者親自來過鄴都舊址,或者寫過與銅雀臺、曹操墓有關的詩作,但沒有一個人提到過“曹操疑冢”問題。

可見,這個問題本來是不存在的,是宋代以後人們虛擬出來的,原因與歷史上對曹操評價的變化有關。

在宋代以前,曹操的形象基本上是正面的,陳壽在《三國志》裡對曹操一生的評價基本被大家認可,提到曹操,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一個英雄,公開崇拜曹操也不會被大家非議。

但是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後,曹操的形象突然發生逆轉,有人認為這與南宋偏安於江南的政治格局不無關係,涉及誰是歷史正統的問題,曹操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變了,由英雄成了奸雄。蘇東坡曾經說過:“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輒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說的就是這種現象。恰在此時,“曹操疑冢”也出現了。

所以,這是一個文化現象、歷史現象,而不是一個考古學上的問題。

另外,現鄴城故址以西的漳河沿岸不知從何時起確實出現過一片古墓群,也為宋元之後來此憑弔的文人就“曹操疑冢”的聯想增加了證據。但考古證實,這些被認為是“曹操疑冢”的陵墓只是東魏、北齊皇室與貴族的墓葬群,1956年河北省公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將它們冠以“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名目,1992年國務院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將其正式更名為“北朝墓群”。

所以,曹操墓就是一個普通的帝王陵墓,曹操生前並沒想把它搞得那麼神秘,他死後的長達數百年時間裡這個問題也都是清楚的。曹操墓最終成為一個“疑案”,一方面緣於歷史的變遷,原址地貌的巨大變化,另一方面緣於曹操歷史形象的變化,是人們透過各種傳說、臆斷、演繹的結果。

可以基本肯定的是,曹操墓仍然在地下的某處,歷一千八百多年之久仍未能見到天日。直到公元2009年12月的一天,各大媒體競相轉載的一篇新聞報道,重新攪動起人們對曹操墓的強烈關注:

“今天(2009年12月27日)上午,曹操墓考古發現新聞釋出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曹操墓位於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處這一千古之謎終於被破解。

“歷史上關於曹操墓眾說紛紜,七十二疑冢、許昌城外、漳河水底、銅雀臺下,一千多年來,曹操墓到底在哪裡,謎團重重。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二號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終解開了這一千古謎團,專家的主要依據是一塊珍貴的石牌。

“12月19日和25日,記者兩次來到發掘現場高穴村二號墓地——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地一片開闊的田地裡,瞭解了曹操墓的來龍去脈。曹操墓規格相當高,呈中字型土坑式磚石墓室,墓室分為前室和後室,中間有甬道相通,前後室頂部為四角攢頂,甬道為磚券拱形頂。前後墓室東西兩側各有一個耳室。兩座墓室最深處距地表十六米,屬於典型的深埋墓葬。墓道長三十五米,寬九點六米,呈階梯式內收。

“在這座墓裡出土有金、銀、銅器,陶器、兵器等,但在這些出土文物中,最讓專家興奮的就是這塊寫有‘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的石牌,專家介紹,‘魏武王’三個字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因為這和曹操的身份相符合:曹操生前為王,他兒子曹丕做了皇帝以後,他才被追封為魏武帝;‘魏武王’與他死時的身份完全相符。這塊寫有‘魏武王’的石牌確切地證明了墓主人身份。同時,在挖掘過程中還出土了三具骨架,經專家鑑定,一具為男性,約為六十多歲,另兩具為女性,分別為二十多歲和四十多歲,男性死亡年齡與史書中記載的曹操死亡年齡極為相符。

“與出土的文物共同指明這一古墓為曹操墓的還有一塊在1998年被該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時挖出的一塊魯潛墓誌,志文提到了魯潛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與距離:‘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迴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這裡所說的魏武帝陵應該就是高陵(西陵),高決橋應該為高穴橋,古代‘決’通‘穴’,這說明曹操的墓地應該在西高穴村附近。

“根據出土‘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的石牌、魯潛墓誌、以及西門豹祠位置,經過多位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