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小說:隱蔽的歷史 作者:敏兒不覺

》的“恩幸傳”,但遍觀其一生作為,除了把國庫內宮的東西搬回家外(不是貪汙,是因為賣色而受的賞賜),並無大的過惡,又在和尚法秀謀逆案中進諫忠言,得免死者千餘人。臨死,他又親自上書,提出施政五要略:一慎刑罰;二任賢能;三親忠信;四遠讒佞;五行黜陟。其義多善言良諫,很是盡了淳誠的臣子之義。馮太后與孝文帝親自臨喪,哀慟不已。其後王睿女兒出嫁,魏朝以公主之儀嫁之,當時的人看見那麼大的排場都以為是太后、天子出嫁自家女兒。

李衝,字思順,隴西人,其父李寶曾獲封敦煌公。李衝自少就沉雅有大量,清簡皎然,又善交遊,不妄雜戲,當時的聲譽很好。他官至內秘書令後,上書首創三長制以防止平民的隱冒問題,馮太后覽閱他的表章後很是讚賞,讓他與公卿大臣一同朝會。兩人相見後,馮太后頓起愛念,召至宮內,把公事和私事就一起辦了。

很快,李衝就升任中尚令,賜爵順陽侯,接著又進爵隴西公,同寵愛王睿一樣,馮太后從此“密緻珍寶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李衝家一向很清貧,“於是始為富室”。反正大魏王朝彼時國力雄盛,四方進貢不絕,馮太后以充國之富寵愛一兩個小夥,於國無損絲毫。而且,李衝是個器量不凡、學識廣博的年輕人,他又能在貴寵至極時謙遜自抑,廣散家財,虛己接物,照顧寒士,當時的聲譽並未因和馮太后有一水就受到汙損,反而“時多稱之”。

同時,他還不避前嫌,對仇人之子也深加呵護,對遠親的孤兒也照顧有加。魏朝按照舊制,皇帝對王公重臣都直呼其名,孝文帝尊重李衝,惟獨見他不呼姓名,而叫他“李中書”。現在看來這是小事一樁,但在封建王朝這可就是非常的大事。馮太后死後,李衝議定禮儀律令,潤飾辭旨,竭忠奉上,當時的舊臣宗親也都很敬服他的明斷慎密,與孝文帝君臣之間的關係也是親密莫二。

孝文帝真正掌權後,幾次南伐,包括遷都洛陽,他都善言勸諫,多方考慮,為魏王朝可以說是殫精竭慮。魏朝北都平城的明堂、太廟、圓丘以及洛陽新都的殿閣堂寢,都出自李衝的構思。史載,李衝“勤志強力,孜孜無怠,且理文薄,兼營匠制,几案盈積,終不勞厭也。”四十九歲,李衝病死。孝文帝親自為他舉哀,放聲大哭,悲不自勝。

身以太后之尊,即使在找“男寵”方面,馮太后也有過人之處,比起呂后身邊的審食其,武后的張易之兄弟、和尚面首,馮太后的“相好”最終都對皇室忠心不貳,而後還是治國能臣,除了封建史家略有微辭外,史書中對馮太后的男女之事也沒有過多渲染,更無刻意指摘。

自孝文帝承明元年起,馮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尊臨朝聽政,雖為婦人,但她天性聰達,剛入宮掖時就粗學書計,臨朝時英明立斷,省決萬機,國家大事全部她一個說了算,天性孝謹的孝文帝什麼事都不敢違背祖母意願,事無鉅細都一一稟明馮太后。

因為孝文帝年輕,馮太后自己作《勸戒歌》三百多篇,又作《皇誥》十八篇,以教授孝文帝如何修養德操,作好皇帝。她還尊重儒學,在長安為孔子立文宣王廟。平常,馮太后自己生性儉素,不好奢華的裝飾,御膳十分簡單,穿著打扮非常隨意。當然,由於馮太后一家好佛,魏國因敬佛而花費的錢財巨億,黃金上百斤上百斤地使用,金玉珍寶成鬥成鬥地裝嵌於佛堂佛像上,形制恢宏,至今可見。

同時,馮太后又是個性情嚴明、不徇私情的主子。左右侍奉之人有小小過錯,她動不動就大加捶楚鞭撻,多至數百下,少也有幾十,然而她“性不宿憾”,事情過了之後心中不存芥蒂,仍然待之如初,許多人日後還會更加富貴,“是以人人懷以利慾,至死而不思退”。

馮太后雖性情暴躁,對孫子孝文帝也算是慈明仁愛,自拓跋宏一出生就自己親自撫育,雖然中間有段時間看到少年孝文帝日益聰明英達,怕自己死後青年皇帝會對自己母家不利而要加害,但最終在李衝等人勸諫下仍然善始善終,成就了孝文帝日後遷都改制的千秋萬歲名。

當然,作為封建統治者,馮太后“多智略,情猜忍,能行大事,生殺刑罰,決之俄傾。”畢竟婦道有虧,馮太后害怕別人背後議論自己,對群臣左右小有猜忌,馬上就行誅戮。一直到馮太后死前,孝文帝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何人,可見馮太后的威酷到達何種程度。太和十四年,四十九歲的馮太后崩於太和殿。孝文帝五天五夜漿水不入口,哀痛至極,上諡曰:“文明太皇太后”,史稱文明馮太后。

文明太后有兩個親侄女,都是她哥哥太師馮熙的女兒。姐倆兒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