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河南陝西一側的門戶),南據險山,北限黃河,難以遽破。從此進兵,勢難取勝。應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大梁——開封。屆時金急,必然徵調屯集於潼關之精兵。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為時已晚。即使那些潼關的援兵趕到,必定人馬疲憊,而不能戰。如此,則破開封,就顯得十分容易了。
這就是成吉思汗彌留之際,在病床上向他的兒子和將領們口授的最後的一份作戰計劃。
這一段話,雖然很簡短,文字也極通俗,但卻包含著對當時蒙、金、宋各方面形勢的精闢分析,蘊含著成吉思汗豐富的戰略戰術經驗,體現著高超的統一戰線謀略,是中外戰爭史上著名的成功謀略,是成吉思汗軍事理論的集中體現。
接著,成吉思汗又提出了他的第三條遺囑:“我不願死在家裡,我要為名聲和榮譽走出去。我要……像雄鷹翱翔於天宇!”
這位頂天立地的草原巨人,臨死前還念念不忘克敵制勝,願意在戰場上結束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他又對兒子和將領們說道:“我死後,你們不要為我發喪、舉哀,好叫敵人不知我已死去。”
喘息了一陣之後,又向他的部下重申了他那條禁止殺掠的命令:“我自去冬五星聚會時(丙戌十一月丁丑,五星聚見於東南),已決定禁止殺掠……”
有人把這看作是成吉思汗晚年的懺悔,也無不可。其實,經過長春真人、耶律楚材的勸導之後,特別是不久前在那場惡夢中的經歷,使他終於認識到單靠武力,靠屠殺的政策,是征服不了人心的。
公元一二二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七月己丑),本是一個天氣燥熱的日子。
烈日像一團火在空中燃燒,大地上熱浪滾滾,一隻黑羽金眼的雄鷹在空中飛翔著,它那矯健輕捷的身影,時而穿過雲層,如箭一般向天的盡頭飛去;時而佇立雲層之上,向下俯視著人間萬物,想以那碩大無比的羽翼,擁抱整個大地。
突然之間,一陣熱風吹過,本來無雲的天空立刻烏雲四合,連續炸響了幾聲悶雷之後,暴雨傾盆而下,乾涸的渭河平原上空雨霧迷茫,隆隆的雷聲驅散著熱浪……
那雄鷹仍在空中翱翔,它不畏雷電的閃擊,不顧暴雨如注,它奮力撲擊著雙翅,穿過厚實的雲層,如流星一樣飛越一個地區又一個地區,漸漸隱沒在縹緲無際的天穹……
此時,彌留天際的成吉思汗,慢慢睜開他那雙一直是灼灼逼人的閃光的雙目,握緊拳頭,猛地舉起來,在胸前一揮,彷彿他又回到了廝殺的戰場,正在揮刀躍馬……
當這位大汗的巨手跌落在胸前時,他那雙閃著灼光的眼睛已經瞌上,他的呼吸已經停止。
這位蒙古族的英雄,一個叱吒風雲的帝王——成吉思汗,終於走完了他六十六年的不平凡的歲月,帶著征服世界的豐碩成果,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深愛戀著的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病逝之後,根據他“死後不發喪”的遺言,人們把這位大汗的遺體放在一輛車上,準備把他送回蒙古草原。
靈車開始啟動了,全軍將士悲痛欲絕,齊聲哭泣,聲震渭河平原。
靈車被送到位於克魯倫河上游的大營時,成吉思汗去世的訊息才得以公佈。
成吉思汗的遺體被陸續輪流放在各個斡兒朵裡,為死者舉哀一天。
當訃告傳到遠近地區時,諸親王、公主和將領們立即從這個龐大的帝國之各地前來奔喪,他們連續賓士多日,從四面八方來到老營哀悼死者,大聲啼哭著向遺體告別。
由於某些部落距離蒙古老營太遠,大約在路上走了三個多月以後,他們才陸續趕到。
根據蒙古幼子守灶的風俗,成吉思汗的結髮妻子、大皇后孛兒帖生的幼子拖雷主持了葬禮。這時候,全體蒙古人都來到這裡,在這位為他們建立“世界帝國”的人物的靈柩前,排著長隊哀悼,他們啼哭的聲音如雷聲滾滾。
成吉思汗的棺木,是用兩片梡木,把中間鑿空,按人身的大小尺度,製成人形。把遺體放進之後,加髹漆畢,再以黃金為圈,連箍三道金圈,算是殯殮了。
下葬前,還要將最好的馬殺死,供給大汗在陰間騎乘。同時為成吉思汗的在天之靈連續準備三天的祭品。又吩咐從那些容色可愛、性格溫和、美中帶甜、顧盼多姿、舉動優美、起坐文雅的月兒般處女中,挑選四十名出身於大汗的親信和貴族家族的女兒,用珠玉、首飾、美袍打扮,穿上貴重的衣服,與良馬一道,被打發去陪伴成吉思汗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