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攻擊也陷入了白熱化,不過蘭德斯已經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德國人的突襲沒有起到任何的效果,英國人仍然掌握著大橋。
上午9點,北橋頭堡的英軍終於突破了德軍的陣地,一輛馬蒂爾達坦克隆隆的開上了大橋。對於英軍來說。他們已經成功了。
第一百四十章 巧合
歷史上有很多的巧合。比如,有人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到兩次,還有人可能在不同的地方遇到同一件事情。但是發生在1941年325日的事情就顯得更加的巧合。當然,至少在季明眼裡是這樣的。
在另一個世界,另一個1941年,地。橋上。交戰的雙方仍然是德國傘兵和澳大利亞軍隊。只不過具體的時間往後推移了差不多一個月426日)。當然,還有攻守雙方的位置稍微顛倒了一下,但是,在那裡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了,而且十分巧合的發生了——科林斯大橋被炸燬了。
在季明原先的那個世界,一直到戰後也沒有搞清楚具體爆炸的原因,有人說是在激戰的過程中一發炮彈擊中了炸藥包,還有人說是一名英勇的英國軍官在遠距離用步槍射中了炸藥。雖然訊息林林總總。但是歸根結底唯一引起爆炸的是因為粗心的德國傘兵將排除完的炸藥包堆在了橋頭上。而不是找一個地方藏起來。因為他們認為戰鬥很快就會結束。而就是這些炸藥包卻要了那些德國傘兵的性命。
不過,這次的爆炸卻更加的詭異,因為這次,炸藥包仍然安安穩穩的放在大橋兩側的橋墩上並沒有移動。這當然是事先他們的最高指揮官威廉。。。致這座大橋被炸燬。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由於這座大橋的存在。也使得英國人能夠不顧一切的向前攻擊。其實英國人完全可以一邊攻擊大橋來牽制德國人,一邊在另一個方向建立一個浮橋。當然,前提是,他們的重型武器都不能過去,而這一點對於威爾森來說的話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丟失重武器和載重卡車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如果德國人的機械化部隊衝過來的話,那麼沒有重武器的他們將很難抵擋。於是經過一番選擇和比較,威爾森最終還是決定不架設簡易橋樑。因為他害怕就算自己簡易瞧橋架起來也會被德國人發現而摧毀。更重要的是,他要營造一種氣氛,必需要拿下科林斯大橋的氣氛。他成功了。因為在不斷的攻擊過程中他終於奪取了大橋。但是他也失敗了。因為大橋莫名其妙的被炸燬了。
讓我們將鏡頭搖回去,來看看大橋上面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當時是下午340,由於在英國軍隊不斷的衝擊下,德軍北橋頭堡的防禦陣地徹底的土崩瓦解。依託公路和兩邊高地建立的防線被英國人滲透。無數的坦克透過這裡衝上了公路。而防禦的德軍傘兵則龜縮在一個很小的陣地上動彈不得。3點50。第一輛坦克開上了科林斯大橋。士兵們開始歡騰。因為他們知道只要過了這座大橋,那麼再也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他們奔向自由了。所以,所有人都十分高興。當時一名隨軍的英國記者。約翰的場景,在這個場景裡面,那輛馬第爾達2克慢慢悠悠的踏上了大橋的橋面,坦克上還站著幾名英國士兵,他們正在朝在橋的兩旁站著的澳大利亞守軍不停的揮手。接著,是這個攝影師的第二張照片,隊伍亂城一團,幾個士兵開始沿著橋的兩端向前衝去。而這也是這名攝影師的最後一張照片。接著他就在一聲劇烈的爆炸聲中魂歸西天了。巨大的爆炸不僅炸死了這名正在搶拍鏡頭的記者,也殺死了在橋上的所有人,而那輛剛才還威風凜凜的馬第爾達坦克則在這次爆炸後徹底的變成了一推廢鐵和大橋的殘骸一起墜入了900英尺的峽谷之中。
而導致這次爆炸的主要原因雖然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但是,根據那位遇難記者的照片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橋面可能並不平靜,很可能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戰鬥,而英國人在戰鬥開始以後忙不迭的準備參加戰鬥,而就在這個時候。爆炸發生了。根據德軍的報告表明,在得知大橋的北橋頭堡丟失之後,德軍隨即展開了一次攻勢,這次攻勢德軍還使用了炮兵支援,他們一度打倒了南橋頭堡附近。接著就發生了爆炸。
而爆炸的原因可能是德軍的一發105彈或者迫擊炮彈正好的落在了橋墩附近從而點燃了放置在橋墩
藥包。此外還有人說,是德軍的一名突擊隊員衝到I上,然後向著橋墩丟了一顆手榴彈。此外還有人說,是德軍的狙擊手不小心擊中了大橋上的炸藥包。而兩個倖存者則說,在戰鬥開始的時候他們看到有兩名德軍的突擊隊士兵衝入了南橋頭堡的崗亭透過那裡的起爆器引爆了整座大橋。(一開始整個引爆器被英國人設定在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