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3 / 4)

未能極盡孝道啊!父母豈有不慈的嗎?“英宗聽了,大為感悟。兩宮的疑隙漸釋。七月,英宗病癒,才復御紫宸殿,朝見百官。翌日,開筵講經。翰林學士劉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一句,極講舜皇帝是大孝。這正是:欲使君皇全孝道,且陳古史啟疑哀要知英宗聽講後,作何感想,兩宮的疑隙,畢竟能夠完全解除否,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 撤簾歸政退處深宮 變法維新洊登臺閣

英宗悚然改容道:“朕知道了。”遂進宮省問曹太后起居,泣陳病時的過失。曹太后亦流淚撫慰,極盡慈母衷腸。兩宮疑隙,至此完全冰釋。十月,安葬仁宗皇帝於永昭陵廟,號做仁宗。至冬底,詔明年改元做治平。元年春,韓琦因為英宗病已痊癒,想請曹太后撤簾歸政,乃擇取十餘件事,奏請英宗裁決。

英宗裁決後,即詣曹太后復奏,曹太后件件都稱裁決得很妥當。

韓琦便奏道:“這些都是由皇上裁決的,而今國太都認為適當,可見皇上已能親斷機宜,臣可以告退了,願請國太賜臣罷休!”曹太后道:“相公不可以求去,惟我當退處深宮了。”韓琦復奏道:“前代賢后,像馬後、鄧後,對於權勢,尚不免顧戀,而今國太便能歸政,真是前代賢后所不及,但不知國太決取哪一天撤簾呢?”曹太后道:“說什麼決取哪一天呢?我參政許多時,豈是出於得已?就在此時便可撤簾!”曹太后說罷,遽離座退入。韓琦大聲叱道:“國太有旨,鑾儀司撤簾者!”鑾儀司聽旨,疾忙上前撤簾。簾既除下,曹太后因匆匆走入,還在御屏後瞧見她的衣袂,內外都驚為異事。至是韓琦見得從前讒間兩宮,乃由內侍任守忠所為,坐政事堂驟召任守忠至,而數他的罪惡,把他竄逐於蘄州,即日押解出都;任守忠的同黨史昭錫等,一併遠徙南方。俄頃之間,奸佞一掃而空,中外稱快。英宗遂親政,上曹太后宮名做慈壽,加韓琦尚書右僕射。

此時英宗高皇后已生四子:長名作仲針,次名作顥,又次名作顏,再次名作頵。顏生下便夭折了,而今存的,實只有三子。乃詔封長子趙仲針為光國公,未幾復晉封為淮陽郡王,改名作頊。英宗本為濮安懿王子,入繼仁宗為嗣。濮安懿王有三王妃:元妃王氏,封譙國夫人;次妃韓氏,封襄國夫人;三妃任氏,封仙遊縣君。韓琦奏言:“禮不忘本,濮安懿王德盛位隆,理宜尊崇,請付有司議定。”一年四月,英宗遂詔禮官與待制以上,議定崇奉濮安懿王典禮。韓琦、歐陽修等,主張追崇;司馬光、王珪、呂誨、範純仁、呂大防等,主不追崇,相互爭執,久而不決。曹太后見這等一件事體,朝臣爭執半年周載,不但不能解決,而且愈爭愈烈,覺得他們大可笑,亦大可憐,遂手詔中書省遵行。詔雲:聞群臣議崇奉濮安懿王典禮,自去夏迄今春,爭持不決,何無斷也?因特隆諭:濮安懿王,譙國夫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仙遊縣君任氏,可令皇帝稱親;濮安懿王稱皇,王氏、韓氏、任氏並稱後。

韓琦等奉到此詔,即轉呈英宗。英宗胸中原早有成竹,因見廷臣爭執,未即下詔,至是遂立頒詔旨,謙讓不受尊號,但稱親;就濮安懿王塋建園立廟,封濮安懿王子趙宗懿為濮國公,主奉祠事。至是,濮議遂定。這時富弼已終母喪,任為樞密使,因不滿意韓琦,二十餘次上章力求解政。英宗乃封富弼為鄭國公,出判揚州,未幾又徙判汝州,而召潞國公文彥博,從判河南,回任樞密使;擢權三司使呂公弼為樞密副使;涇原路副都道署郭逵籤書樞密院事。

忽忽又到三年十一月了,英宗復患疾病,形容日見憔悴。

韓琦奏請道:“陛下聖躬不豫,不能臨朝,中外不免驚疑,請陛下早立皇太子,以安眾心,而固社稷。”英宗微微點首。韓琦又奏道:“陛下既然首肯,願請降詔,即日冊立,安妥此事。”便命召學士承旨張方平,立刻入殿草詔。張方平既入,乃進紙筆請英宗寫明立誰為太子。英宗接過筆去,就紙上寫了數字。

韓琦瞧著,是寫的“立火火王為皇太子”字樣,因復奏請道:“聖意想是屬在潁王了,還請陛下親筆寫明。”英宗才又在側面加註了“潁王頊”三字。張方平即援筆草就,立刻繕正,呈與英宗親填太子名字。英宗只得又親自填了太子名字。填畢,將筆擲下,長嘆一聲,不禁掉下淚來,身體便覺支撐不住,即命內侍掖至龍床,嗒然臥下了。韓琦、張方平等也就退出。文彥博顧謂韓琦道:“瞧見皇上顏色麼?人生到此,雖屬父子,亦不免動情吧!”韓琦道:“這原本是很可嗟嘆之事!鉅鹿受封,不還是眼前事嗎?而今能有幾時,又要請求立太子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