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3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等物中去行道濟世吧,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禪者首先應該做的事情。

善根暗長 惡損潛消

為善不見其增,如草裡東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

東瓜:就是冬瓜。

一個常常做好事的人雖然表面上看不到什麼好處,但行善的人就像一個長在草叢裡的冬瓜,自然會在暗中一天天長大;一個常常做壞事的人,雖然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壞處,但做惡的人就像春天院子裡的積雪,只要陽光一照射自然就會融化消滅。

孔子說:仁是很高遠的目標,但只要自己時時處處身體力行,也就能達到仁了。所以,達到仁的境界,全靠自己。這就像堆土成山,只差最後一筐土,你懶得去加,失敗是你自己造成的;相反,即使才剛倒下了一筐土,只要你能堅持不懈,最後那座山就是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仁是靠身體力行積累起來的,平時多行善事,便是仁的體現。做一件善事算不得仁者,行一件壞事也未必成了壞人,但是,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的變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句話可是千古不朽的至理名言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勿逞己長 勿恃所有

天賢一人,以誨眾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濟眾人之困,而世反挾所有,以凌人之貧,真天之戮民哉!

誨:作動詞用,教導的意思。

形:作動詞用,比擬,表露。

戮民:戮此處當形容詞,作有罪解。戮民是有罪之人。如《商君書·算地》篇中有“刑人無國位,戮民無官任”。

上天讓一個人聰明聖智,派他教導一般人的愚笨,可是世間一些稍具才智的人,反而在那裡賣弄自己的才華,來反襯那些天資比較差的平常人;上天讓一個人有財富,目的是派他來救助貧苦的人,可是世間上一般擁有財富的人,卻仗恃自己的財富來欺凌窮人,這種人,真是違背天意罪大惡極。

魯定公問孔子:按一句話做就可使國家興盛,有這事嗎?孔子回答說:不應希望世上有這樣簡單的事。不過,大家都說:做國君很難做臣子不容易,這大概可算是能一言興邦的一句話。魯定公又問:按一句話做就能使國家衰亡,有這事嗎?孔子回答說,世上也沒有這樣簡單的事。不過有人說:我做國君沒別的快樂,只是說話很威風,沒人敢違抗。如果盡說錯話而又無人敢違抗,這就是可以一言喪邦的那句話。

正因為如此,古代的聖賢君主,登基牧民,常懷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思。《韓詩外傳》說:天子受命,需受三策:一、接受這樣重要的使命,怎麼辦呢?只能長久憂慮操心了;二、天命降在我身上,只有盡心盡職,躬行不殆;三、要想長保天命,就要刻苦自勵,不可以用這個地位來謀求享樂。《韓非子·難一》中有一則著名的故事:晉平公召叢集臣飲酒,喝到得意的時候,感嘆說:做國君沒什麼好處,好處就只有權力大,沒有人敢違背自己說的話。著名樂師師曠聽了,抱著琴就向他身上猛撞。平公趕忙讓開,說:太師你撞誰?師曠說:我聽到一個小人在旁邊說話,不自覺就撞了。有大臣說師曠犯君當誅,晉平公說:不要怪他,我自己應以此事作鑑戒。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一壺:壺是指匏,體輕能浮於水。《鶻冠子·學問》篇中有“中流失船,一壺千金”,此處的一壺指平時不值錢的東西,到緊要時候就成為救命的法寶。

三窟:通常都說成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處很多。據《戰國策·齊策》說:“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做人寧可裝得笨拙一點,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點不可鋒芒太露,這才是明智之舉,寧可隨和一點也不可太自命清高,寧可退縮一點,不可太積極前進,這才是立身處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寶,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一個人要真能得到立身處世的救命法寶,第一宜藏巧於拙,鋒芒不露,第二還要有韜光養晦的修養功夫,為什麼呢?請看《莊子·徐無鬼》中的一則故事:

吳王度過長江,登上獼猴聚居的山嶺。猴群看見吳王打獵的隊伍,驚惶地四散奔逃,躲進了荊棘叢林的深處。有一個猴子留下了,它從容不迫地騰身而起抓住樹枝跳來跳去,在吳王面前顯示它的靈巧。吳王用箭射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