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困,他忍住飢餓,環顧四周景色,對弟子感嘆道:“天寒既至,霜雪既降,才知道松柏蒼翠的顏色難得啊!”這是他從自己幾十年的坎坷經歷的切身感受中表達出來的讚歎。俗話說:“滴水穿石”,英雄大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臘梅撲鼻香?成大功立大業,都得經過艱苦惡劣環境中的奮鬥。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僅僅接受磨難是不夠的,因為受磨難和受得了磨難的人很多,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他們的事業絕對不是在粗心大意中完成的,都是抱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樣的戰戰兢兢的謹慎態度,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因此胸懷上博大寬厚,光明磊落;細節上點滴積累,大事上眼光長遠;加上堅強的意志,完善的人格,就可以為自己事業的成功奠定下厚實的基石。

做到極處 如同本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合當:應該。

任德:以施恩惠於人而自任,受人感激。

市道:市場交易場所。

父母對子女的慈祥,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兄姐對弟妹的愛護,弟妹對兄姐的尊敬,即使做到最完美的境界,都是骨肉至親之間應該這樣做的,因為這完全都是出於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彼此之間不可以存在有一點感激的想法。如果施行的人以為是一種德,接受的人也都懷有感恩圖報的心理,那就等於把骨肉至親變成了路上的陌生人,而且把真誠的骨肉之情變成了一種市場交易。

莊子在與宋國的宰官蕩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話:以敬行孝容易,以愛的本心行孝難;以仁行孝容易,以虛靜淡泊的態度對待雙親困難;忘掉親情容易,讓雙親也能虛靜淡泊地對待自己困難;讓親人忘我容易,要我虛靜淡泊地對待天下就難;忘記天下容易,讓天下忘我更難。所以具備天德的人不為堯舜,他施於後世的恩澤天下人都不知,這豈是侈談仁孝能夠做到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都是為勉勵自己而傷害天性,不足稱道。所以,至貴就是連國君高位都不要,至富就連傾國財富都不顧,至願就是棄聲名譭譽於不顧。所以,大道是永恆不變的。

這裡提及的家族人倫之愛,維繫著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傳統。這種愛是自然的,是金錢權力所不能交易到的,是不存在德行與恩惠觀念的,是感情生活中的一塊淨土。

富多炎涼 親多妒忌

炎涼之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此處若不當以冷腸,御以平氣,鮮不日坐煩惱障中矣。

冷腸:本指缺乏熱情,此處指冷靜的意思。

煩惱障:佛家語,例如貪、嗔、痴、慢、疑、邪見等都能擾亂人的情緒而生煩惱,就佛家來說這些是涅槃之障,故名“煩惱障”。《佛地論》:“身心惱亂不成寂靜,名之為煩惱障。”

世態炎涼、人情高低、冷暖、厚薄的變化,在富貴之家比貧窮人家顯得更鮮明;嫉恨、猜忌的心理,在骨肉至親之間比跟陌生人顯得更厲害。一個人處在這種場合假如不能用冷靜態度來應付這種人情上的變化,不能用理智來壓抑自己不平的情緒,那就很少有人不陷入有如日坐愁城中的煩惱狀態。

《無門關》中說:“業識茫茫,那伽大定。”那伽是梵語,譯意為龍、象。業識即因為宿業(過去的行為)而產生的煩惱意識。可意為因宿業而產生的煩惱妄想的迷惑之中,龍卻端坐其中息慮凝心行禪定。這正是大乘佛教的精華。有詩云:“白菊悅我目,不染一絲塵。”的確令人怡悅,它象徵一種明淨、清澈、率真、誠實的心境。然而這顆心還未脫去宗教的氣味,即無視濁流滾湧的現實世界中的苦惱。這種境界是脆弱的,這種清靜是閒居山林之間的小乘佛教的阿羅漢道。大乘佛教則不然,他們的信徒常以“泥中的蓮花”自喻,也就是“煩惱即菩提”。在業識茫茫中體現佛心,才是真正的風流。東家兒郎、西家織女、斜街曲巷中的藝人,都有佛性。佛性不分貧富,不分貴賤。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功過宜清 恩仇勿顯

功過不宜少混,混則人懷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則人起攜二之志。

惰隳:疏懶墮落,灰心喪氣。

攜二:懷有二心,有疑心。

一個當領導的人對於功勞和過失,不可有一點模糊不清,如果功過不明就會使人心灰意懶而不肯努力上進,對於恩惠和仇恨,不可表現得太鮮明,假如對恩仇太鮮明就容易使人產生疑心而發生背叛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