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人性善惡 咫尺之間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簷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大慈悲:能給他人以快樂叫慈,消除他人的痛苦叫悲,這是佛家語。《觀無量壽經》有“佛心是大慈悲”,指佛菩薩廣大之慈悲。全句意:人人都具有成佛的佛性。

維摩:梵語維摩詰的簡稱,是印度大德居士,漢譯叫淨名,與釋迦同時人,輔佐佛陀教化世人,被稱為菩薩化身。

屠劊:屠是宰殺家畜的屠夫,劊是以執行罪犯死刑為職業的劊子手,同樣具有佛性。

金屋:指富豪之家的住宅,建築金碧輝煌,漢武帝有“若得阿姣當以金屋藏之”的典故,佛教認為世間事物皆虛幻,故金屋茅簷並無差別。

咫尺:一咫是八寸,一尺十寸,咫尺指極短的距離。

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仁慈之心,慈悲的維摩詰和屠夫劊子手的本性相同;世間到處都有合乎自然的真正生活情趣,富麗堂皇的高樓廣廈和簡陋的茅草屋沒什麼差別。可惜人心經常為情慾所封閉,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錯過,不能排除雜念,雖然只在咫尺之間,但實際上已相隔千里了。

禪的經驗就是一種自覺,是“沒有自己,則一切都是自己的”,“自他不二的自覺”。所以,“唯我獨尊”的“我”並非差別、對立中的我,而是與天地一體、萬物同根的,平等自由、自他不二的我。佛道即宏明自我之道,禪者稱之為“宏明己道”。能夠體認到這個“獨尊佛”的真正內涵,誰都是釋迦牟尼。人人都有佛性,東家兒郎、西家織女、斜街曲巷的藝人,都可成佛。世俗人心的千差萬別,都是慾念、分別心所使然,乃是虛妄之見。我們參禪,必須破除此種妄見,致力於從內心提升人的尊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進德修行 濟世經邦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

修道:泛指修煉佛道兩派心法。佛家語中說:“謂見道之後,更修習真觀。”

木石:木柴和石塊都是無慾望無感情的物體,喻無情慾。《孟子·盡心篇》中說:“與木石居,與鹿豕遊。”

雲水:佛家稱行腳僧為雲水,這種和尚手持三寶雲遊天下,四海為家毫無牽掛,行跡飄忽有如行雲流水。他們不受物慾束縛而具淡泊雅趣。

貪著:對富貴等慾念的執著。

凡是磨練心性提高道德修養的人,必須有木石一樣堅定的意志,假如羨慕外界的榮華富貴,那就會被物慾所困惑包圍。凡是一個治理國家服務社會的人,必須有一種宛如行雲流水般的淡泊胸懷,假如貪戀功名利祿,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險地。

信州正受庵的內庭裡,放有一塊石頭,是原藩主調任官職時作為紀念留下來的。新藩主發現了這塊奇石,又得知它是前任留下來的紀念品,極為貪戀,很想把它弄到手,幾次派人來懇求,被住持天龍和尚一口回絕。新官再三的催促,天龍總是置之不理,並說,“這塊石是前藩主的心意,萬萬不能讓與他人。”最後新官惱羞成怒了:“不答應我的請求,就不許住在我的轄區內。”天龍和尚當天就灑脫地離開了正受庵,並在寺牆上大書上一道歌偈:“青山高名庵深,寶石豈可力動”。弄得新來的官兒後悔不迭,不再索要石頭,為表悔過之意,還差人尋找和尚的蹤跡,沒有任何音訊。天龍正是“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

。 想看書來

欲人不知 己先莫為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昭昭:顯著,明顯可見,公開場合。據《莊子·達生》篇:“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冥冥:昏暗不明的隱蔽場所。《荀子·勸學篇》:“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

肝臟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腎臟染上疾病,耳朵就聽不清。病雖然生在人們所不見的地方,但是病的症狀必然發作於人們所能看見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做到表面沒有過錯,必須先從看不到的細微地方下功夫。

古人講修身主要是對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話說問心無愧,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儒家教人修養心性,必須要從細處下功夫。宋朝安潛在蜀地當官時,並不管盜匪的事,蜀人都覺得很奇怪。過了一陣子,安潛提出公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