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菜根譚的智慧 作者:江暖

也難以長成有用之材。

孔子說:小時候培養的品格就像是生來就有的天性,長期形成的習慣就像是完全出自自然。人的性情本來很近,但因為習染不同便相差很遠。所以對自己的習染不可不謹慎呀。《列女傳》上記載孟母教子的故事,很能說明這一問題。孟軻的母親,很懂得人的道德學問是逐漸養成的,所以對孟軻平時生活和學習上細節十分重視,透過“漸化”的方式培養孟軻的好習慣。起初,孟家離一處公墓不遠,小孟軻看了一些送葬人的情景,自己就摹仿起來,成天在沙地上埋棺築墓。孟母看出這地方對孩子影響不好,就搬了家。可搬的地方是一個集鎮,小孟軻又學著那些挑提賣貨的人吆喝叫賣,孟母只有又搬家。這次搬到了一所學校附近,小孟軻摹仿學校的孩子們,在遊戲中擺弄俎豆祭器,學習揖讓進退的禮儀,孟母才終於放心地說:這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

可孟軻上學以後,有點貪玩,進步不大。有一次孟母問他:“學習得怎麼樣?”孟子回答說:“還是那個樣。”孟母聽後,拿過剪刀就剪斷了織機上的線,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割斷織機上的線,布就織不成了一樣,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有成為供人使喚的下人。”孟軻從此拜孔子孫子的學生為師,勤奮學習,終於成了著名的儒家宗師。

。。

欲路不染 理路當先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

欲路:泛稱有關慾念、情慾、慾望,也就是佛家所說的“五欲煩惱”的意思。

染指:喻巧取不應得的利益。

仞:古時以八尺為一仞。

理路:泛稱有關義理、真理、道理。

憚:害怕。

關於慾念方面的事,絕對不要貪圖輕易可得的便宜,不合理地佔為己有,一旦貪圖非分享樂就會墜入萬丈深淵;關於義理方面的事,絕對不要由於害怕困難,而產生退縮的念頭,因為一旦退縮就會和真理正義有千山萬水之隔。

《莊子·天下》篇中主張寡情少欲,希望社會平和安寧,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不受世欲的拘束,待人接物不裝腔作勢,對人一絲不苟,不違逆眾人的意願,希望天下安寧以保全人民的生命,對人對己,吃飽穿暖就感到滿足,以此表白其心。古人有關這一方面的學問,宋鍾、尹文聽說了就高興。他們做了上下均平的華山帽來象徵自己的志願,對待萬物,拋棄偏見,以此作為開始。談論心的思維,命名為心理活動。謙柔退讓來求人喜歡,以此來調和各種糾紛,他們把這種態度作為行動的基礎。受了欺侮不認為是恥辱,制止人民爭鬥,反對進攻別人,主張解散軍隊,要把這個世界從戰火之中拯救出來。他們用這一套周遊天下,上勸說君主,下教育別人,儘管人家不理他,他還是喋喋不休,所以說被上上下下討厭,卻還強要表現。”

人的慾望是一個客觀存在,刻意去壓抑是和社會進步不相應的,但是過分去放縱情慾就容易迷失本性,不加限制,會貪圖非分享樂,陷入慾念深淵。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居常嗜好 濃枯相宜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厚;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

念頭濃:心胸寬厚,念頭當想法或動機解。

淡:淺薄。

居常:日常生活。

濃豔:指豐盛豪華,此處作奢侈無度解。

枯寂:寂到了極點,此處當吝嗇解。

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豐足,而且對待別人也要講究豐足,以至他凡事都要講究氣派豪華;一個慾念淡薄的人,自己過著清苦的生活,對待別人就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現得冷漠無情。所以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日常生活的愛好,既不過分講究氣派太奢侈豪華,也不能過分吝嗇刻薄。

氣派和豪華必須與氣質和境界相稱,否則都是虛假。古人云:“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白雲和尚對弟子法演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幾位禪客從廬山到我這裡來了,他們都悟道極深,讓他們唱經講法,說得有板有眼,講得有根有據,提起公案問他們,見地也甚是精到,要他們著語寫偈,也都十分精彩。然而就是他們這樣的人,也仍然沒有達到忘我的境界。”這是為什麼呢?有一位名禪說過:“那些身心尚未飽參佛法的人總覺得法悟足夠了,而那些整個身心都充滿了佛意的人,卻總覺得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