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都漏雨,全家人無處安身,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那種處境真是狼狽不堪,苦不堪言。那麼,身陷災禍的杜甫是不是光想著他自身的痛苦呢?不是。
第八講 民生疾苦(5)
下面說說我在一個特殊的閱讀背景中讀這首詩的感受。1973年,那是我下鄉插隊的第六年。我插隊的經歷比較長,總共插了十年。我插隊的農村在長江下游,快要到入海口了,江面很寬,大概有十公里寬,像海一樣的看不到對岸,岸上則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大家想想,有非常寬的江面,又是大平原,一到秋冬季節,大風就無遮無攔地刮過來,颳得非常猛烈。1973年的深秋,一天我正在地裡割稻,突然颳起一陣大風。有個社員奔到地裡,對我和另外一個知青說:“不得了啦,你們家裡的茅屋被刮壞了。”我們趕快跑回家去,一看,我比杜甫還要慘,杜甫是“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他的屋頂被風捲走了一些茅草。我那座茅屋上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