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關心孩子的是三條: 熱愛學習,心理健康,獨立自主。從女兒兩歲起我就給她記日記,她給我很多,不斷啟發、提醒我,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很多缺點。我們往往嚴格要求孩子,卻不能同樣嚴格要求自已。”
4 歲,女兒學體操,一天回家說不想學了,太苦太累。“ 我和她爸坐她面前,嚴肅認真地跟她談話,講些遇到困難不能後退之類的大話。”因為退操,“六一”節女兒沒參加演出,徐國靜也沒按時接孩子。
“那天我採訪,但下意識裡我對她不滿。如果她參加表演,我可能就不會採訪那麼長時間。很久之後的一天,單位報名學車。我交了錢又退了,因為趕上大夏天,又是學大貨。在飯桌上說起這事,我女兒冷不丁來了一句:媽,原來你也是個膽小鬼!
“我突然意識到,家長再怎麼說大道理也沒用,孩子在看大人怎麼做,身教勝於言教。”
我又問徐國靜:“孩子小還好辦,離高考越來越近,離社會標準越來越近,你還能撐得住嗎?”
“我是這樣要求孩子的: 只要你愛學習,又懂得怎麼學習的話,媽媽就放心了。一個人有好奇心,有學習的願望,父母一生都不用操心。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只盯著他的成績,看著他學習,孩子一旦對學習不再有熱情的話,會導致厭學,以至於厭倦生命。瀋陽就有8 個孩子自殺,這樣等於把孩子一生毀了。
“孩子不愛學習, 一定是有原因的。成人也一樣。任何人都不會不愛學習的, 學習是人的本能。假如家長總批評他,老師總打擊他,同學總排擠他,他一定會厭學的。
“母親們的高標準、攀比心,失望和痛苦,雖然不說,但總會流露出來,孩子會有失敗感,自責,對自已失去自信,這對一個孩子心靈的損傷是很大的。帶著這種心理長大的孩子,總對自己不滿意、不認同。成年後,就算他掙很多錢,當很大官,精神上也不快樂。
“咱們中國人的不快樂,現在已不是因為缺吃少穿,而是教育帶來的,是病態的。
我們總為自己沒達到、沒得到的那個東西而苦惱著、難過著,不斷地自我折磨。”
徐國靜說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有天放學回家說: 媽媽,我今天考了90 分。
在徐國靜的印象裡,小學生就要得100 分。她隨口訓道: 怎麼才考90 分,應該得100。你怎麼那麼馬虎,不認真?第二天放學一進門小孩子就哭著說:“沒考好,我只得了98 分。”
“咦,我說98 分可以啊。女兒說: 可我沒得100 分。我知道壞了,在她心裡只有100 分是好的,是能讓我滿意的。至於進步了8 分,她看不到。我再也不能這樣要求孩子了,否則,她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進步,總對自己不滿意。一個人不快樂,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講到考試按成績排隊,徐國靜認為這隻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心理作用。
“你想啊,只有少數孩子排前頭,大多數孩子是失敗者; 而排在前頭的孩子也不輕鬆,怕自己掉下來,戰戰兢兢的,心裡也是恐懼。中國有個成語故事,特別典型地傳達出這種競爭對人的傷害。”
趙襄王跟他的馭手學趕車, 倆人比賽, 在奔跑中, 趙襄王幾次跑頭裡, 但最終還是落後。他問馭手為什麼最終還是落後?馭手說:你駕車時,心裡沒有車、沒有馬,你的眼睛只盯著我,我跑前邊你著急;你跑前邊,又怕我趕上,你的身心跟馬是不和諧的,怎麼能駕馭好馬呢? 這個成語故事就是“ 爭先恐後”。“ 我們現在的教育,教會了孩子恐懼。應該教育孩子學會全身心投入, 不看前後左右, 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 才會做到最好。”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扭曲的母親(3)
● “我犧牲了這麼多,付出這麼多,可她呢?”媽媽唔唔地哭開了
到廣州講課時,一進會場,徐國靜就看見她坐在第一排。她說,幾乎所有來廣州的專家講的教育課她都聽了,教育書也買了讀了。為了女兒受最好的教育,她在少年宮附近買了房,儘管房子的格局和價錢都不好。少年宮裡開的課能學的都讓女兒學了,可結果呢?從小特別聰明的女兒,現在上中學了,學習成績非常差,還不聽話。“我犧牲了這麼多,付出這麼多,可她呢?”媽媽“唔唔”地哭開了。
“這是典型的討債心理。”徐國靜認為。
實際上,這個媽媽對孩子的愛是變形的,是有代價的。孩子在她那裡沒得到真正的愛,沒得到精神支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