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票遞給孩子,一看這麼多錢,小乞丐很驚訝,接著跪下,又叩頭又喊謝。見狀,學生趕緊扶起小孩,一個要謝,一個不用謝,兩人推拉著。下車出了地鐵站,學生一掏兜,手機沒了。原來,在剛才的拉扯中,小乞丐把他的手機偷走了。

學生相當沮喪,精神幾乎崩潰。回到家,他把這事跟媽講了。沒想到媽媽卻說:孩子,你做得對!人就是做好事,有時也會遇到挫折。下次,咱還給,手機丟了,媽再給你買。

學生把這事寫到了作文裡,李家聲給的批語是: 大善!

● 在追求美好上,一個人不進則退,墮落就是從不知不覺中開始的

高中語文課,李賽印象最深的是李家聲講《離騷》。“感覺講臺上的先生,好像被屈原附體一樣,散發出一種人性的光芒,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

《離騷》是李家聲最喜歡的古詩詞之一,不知讀過多少遍,對好多詩句有深刻的體悟。因為屈原《涉江》中有“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之句,有年暑假,他冒著高原反應之苦,特地到了青海格爾木,去直面巍峨雄渾、白雪覆蓋的崑崙山,感受著詩中的意境。

從高中開始,有關屈原的話題,李家聲就不斷地向學生提及。他不喜歡一進教室就讓學生起立,然後“老師好、同學好”再坐下。通常,李家聲進了教室,就直奔黑板,唰唰唰地寫板書。運筆、頓筆,黑板上出現了幾行蒼勁有力的大字,一段哲人的名言名句。教室裡頓時變得安靜起來,學生瞅著黑板,開始思考。這時,李家聲點評幾句,說說自己的理解,就如同在池溏裡扔下幾塊小石子,學生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人是人樣子(3)

“ 你們想不想知道,屈原在你們這個年紀時,都做些什麼、想些什麼呵?”李家聲問學生。

“想知道!”下面眾口一詞。

他一轉身,在黑板上默寫道:“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這就是屈原在二十多歲時寫下的《橘頌》, 那時候的屈原,就表達出了要清醒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既有才華又不放縱,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人生追求。”

李家聲還告訴他的學生,屈原到後來,相當於做了教育部長,培育了很多人材。可是,在當時楚國的大環境下,他的學生變壞了,這對屈原的打擊太大了,他最後投汨羅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屈原當時這樣悲傷地說道:“何昔時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寫完這兩句話,李家聲又跟學生大聲地解讀道: 過去那些芳香的草呵,現在都變成了惡草。難道有什麼緣故嗎?是他們不追求美好的緣故啊!一個人,要終生追求美好,在追求美好上,一個人不進則退,墮落就是從不知不覺中開始的…… 李賽回憶著: 先生朗讀《離騷》, 時而激揚、時而悲憤。他給我們描述屈原與江邊老人對話時,感覺屈原就在這裡,就站在教室裡一樣。

“像我們這些十七八歲的高中生,正是追星的年齡,很容易被面相、服飾等表面的美所吸引。但是那會兒,我是把屈原的畫像,擱在相框裡。我被屈原那種靈魂的美、精神的美,所深深地吸引。”

“情真有屈原。”這是李家聲講《離騷》時定下的基調。在他動情、傳神的講述中,一個個子高高瘦瘦、穿著長衫,臨著風,目光傲然,在江邊向前走著的屈原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了學生眼前,並永遠烙印在了這些年輕學子的心底。 從災區回來,李賽到教師辦公室去看李家聲,師生倆又聊到了《離騷》。李賽告訴李家聲,雖然只上了兩節課,但課後,他不知花了多少時間讀《離騷》,375 句; 現在差不多都能背下來了。

● 浮躁得來的東西,騙不了學生,膚淺的東西,絕對感染不了人

“遇到了他,我們才知道原來古詩詞是可以唱的呵!”學生們嘖嘖稱讚。

吟唱著講古詩詞,是李家聲語文課的一大特色。只要一站到講臺,就像演員上場進入角色中一樣,李家聲全情投入,吟唱時的聲音和表情,讓聽者難忘。

“第一次見到他,唯一的印象是他的表情很沉靜,聲音很平和。誰能想到,這個含蓄的老師會在課堂上放歌呢。慢慢地,我們發現他的聲音聽起來很舒服,平和中有頓挫,平和中有深情。一首首古詩、一個個名句被他方正地寫在黑板上,又脈脈地吟出來,教室裡一下充滿了溫潤的空氣。”

現在有些語文老師,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