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這就是“天無二日,國無兩君”的道理。但也有少數例外,皇帝的身體還是好好的,就宣佈退位,併成為所謂的太上皇。

延和元年(712年),也就是44年前,玄宗順天應人地將父親睿宗尊為太上皇。中書舍人賈曾為睿宗作傳位冊文,睿宗退居百福殿,“高居無為”,朝廷軍國大政才真正轉移到玄宗手裡。而44年後,同樣是中書舍人的賈至為玄宗作傳位冊文。極為巧合的是,賈至是賈曾的兒子。對此,玄宗不勝感慨,對賈至說:“二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謂繼美。”(《新唐書·賈至傳》)賈至聽了,當即伏倒在地,泣不成聲。

[賈至,字幼鄰,洛陽人。賈至以文著稱當時,甚受中唐古文作家獨孤及、梁肅等推崇。賈至的傳位冊文寫得典雅華瞻,在當時被譽為“歷歷如西漢時文”(李舟《獨孤常州集序》)。賈至還寫過一首《早朝大明宮》,全詩是:“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裡,朝朝染翰侍君王。”在當時極為引人矚目,杜甫、岑參、王維都曾作詩相和。賈至性格頗為剛直,當時富平縣有個叫王去榮的人,因與縣令有仇,竟然殺死了縣令。按照律法,王去榮是死罪,但他卻善於用炮,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於是肅宗特下敕免其死罪,讓他以白衣使的身份到陝郡唐軍中效力。敕書該由賈至擬寫,賈至卻堅持不肯下敕,上表說:“《周易》說:臣殺其君,子殺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果放縱去榮這樣做,可謂生漸。”堅決要求將王去榮處死。肅宗無奈,只好命百官廷議。當時太子太師韋見素等人均贊成賈至的主張,建議將王去榮處死。但肅宗認為正當用人之際,仍然堅持赦免了王去榮的死罪。]

賈至曾受玄宗信任,出入宮廷,甚為顯赫。自然,他也親眼見過當初玄宗如何對待太子,即如今的肅宗皇帝。他痛哭如此,只能說明,他非常清楚玄宗當了太上皇以後的結局。本來,玄宗成為太上皇並不是一件榮耀的事,是為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試問,有哪個皇帝願意將手中的權力交出去呢?自古以來,皇帝寶座都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坐上去誠然不易,而下來也非常之難,要麼死於龍榻,要麼被另一個想當皇帝的人武力趕下臺。活著讓出皇帝寶座的——哪怕是讓給自己的兒子,非常少見。而唐朝則更具有代表性,唐朝開國之君李淵便做了太上皇的,這在歷史上前無古人。縱覽整個唐朝,在李淵的後世子孫中,做太上皇的還不在少數。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 長恨歌(3)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打出的卻是“志在尊隋”的旗號,其策略為: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淵攻下長安,即迎13歲的楊侑即皇帝位,改元義寧元年,遙尊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自己則謙遜地稱唐王。此時隋煬帝遠在江南,渾然不知李淵給自己戴上了一頂“太上皇”的帽子。第二年三月,隋煬帝為部下所殺。訊息傳來,李淵還假惺惺地遙祭,隨後逼楊侑禪位,自己做了皇帝,是為唐高祖。但唐高祖本人不久也被兒子李世民逼著退位,以開國皇帝的身份成為太上皇。

公元710年,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起兵殺掉毒死唐中宗李顯的韋后,擁立父親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唐睿宗登上龍椅,得力於太平公主和兒子李隆基二人。緣此,太平公主權傾內外,而李隆基則以功高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與太子姑侄鬥法,矛盾日益凸現,朝臣亦分為對立兩派,雙方明爭暗鬥,不可開交。面對親人重臣之間的紛爭,睿宗亦莫知所從,深感煩惱,最後,他採納了一道士“無為”的建言,迴避矛盾,一退了之,只當了兩年皇帝,便傳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睿宗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太上皇最多的朝代,唐朝後期還出過兩個太上皇。唐順宗李誦,突然中風失語,無法處理軍國大事,繼位僅8個月,便傳位於太子李純,做了太上皇。唐昭宗李曄是在宦官劉季述等擁戴下做的皇帝,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劉季述以“廢昏立明”為由,突然發動宮廷政變,將昭宗及皇后鎖進少陽院,隨即擁立太子李裕嗣位,尊昭宗為太上皇。昭宗這個“太上皇”其實與囚徒無異。被囚禁一個多月後,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殺死了劉季述,擁戴昭宗重新復位,詔令太子重回東宮。

在最高權力的爭奪中,父子和兄弟的親情是最容易被遺忘的。成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