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1 / 4)

小說:宋太祖傳奇 作者:九十八度

恥,貪汙甚少,便源於此了。

這年八月,權(代理)三司使楚昭輔奏道:“因漕運不繼,京師官家儲糧僅夠五個月開支,於今市面缺糧,糧店關門,黑市米價騰貴,人情洶懼,恐釀鉅變。為增加運力,請盡數徵調周遭民船運糧;並請分屯京師軍伍去外地就食。”宋太祖看了,大怒,立刻把楚昭輔找來,問道:“去歲是災年麼?”昭輔道:“是豐年。”太祖又問道:“是刁民太多,地方官吏無能,收不上租賦來?”楚昭輔道:“也不是。”宋太祖道:“然則京師何以缺糧?”楚昭輔道:“京師之糧,全靠自淮河入潁河水運來京,路途遙遠,一時接濟不上。”太祖大怒,道:“國無九年存糧謂之‘不足’,你倒好,只剩下五個月糧食才啟奏,爾等平素做什麼去了,為什麼不早早籌措?直到此時才來抱佛腳?”楚昭輔免冠叩頭,奏道:“是臣等疏忽。還請陛下准奏,徵調船隻,以增運力。”宋太祖道:“胡說!所有船隻都徵來運糧,誰給京師運柴,運炭,運菜?虧你想得出如此餿主意。”楚昭輔道:“那麼,移京師駐軍,異地就食,可否俯允?”太祖道:“這也不行!駐軍一走,誰警衛京師了?他們的妻室兒女也要吃飯,難道一併遷出去?”昭輔為難,叩頭道:“臣愚魯,措置不當,還請陛下指點。”宋太祖道:“我有什麼主意?此事屬三司使該管。若為此釀變,定當借你人頭,來平息京師軍民憤怒。”昭輔惶恐,站起身來,便欲下殿。宋太祖道:“你下去細想辦法,明日再來奏過。”次日,楚昭輔再來叩見,滿臉喜色,道:“臣有辦法了!”太祖微笑道:“說來聽聽。”昭輔道:“漕運之所以走得慢,有兩個緣故。一是運糧船上諸船戶的伙食費,是由他們所經過的州縣勘給的,沿途頗受啃勒,費諸多交涉;倘若改由京師出發時,計日一次發放,則省時省力;其二是糧食在楚州、泗州裝船,到達京師後卸糧入庫,過去都是臨時僱人,豈能指揮順利如意?若如改為由固定計程車卒裝卸,那就快得多了。此兩項改進後,楚泗至京師千里,過去是八十日一運,一年僅能運三次;改進後,一年可運四次半,這就相當於增了一半運力,且又不必增加費用,船家也省了支出,增了收入。自是不必加徵船隻了。”宋太祖細細一想,點頭道:“這主意甚好!然則市面缺糧甚急,如之何?”昭輔道:“市面缺糧,緣於官家限價,鬥米七十文,商家不肯虧本經營,是以富家也囤糧不售,外地客商不運米來售。昭輔以為:宜一切放開,取消限價,價昂則商人有利可圖,外地行商必運米大至,米多則市價自平,此自然之理也!”宋太祖笑道:“這些辦法諒你也想不出來,你是受何人指點?”昭輔叩頭道:“臣系聽開封府知客押衙陳從信所言。”宋太祖道:“這人不錯,你就將漕運之事,全交給他吧!昭輔,一人見識有限,絕非官做得大了,見識定然高了,須得每事請教內行,才能減少失誤,汝應識之。”楚昭輔道:“臣懂了!”宋太祖道:“官家不宜干涉市面,物價高低乃由盈虧決之,豈可強加干預?爾後一切放開,任其自然,著為令。”“著為令”就是以法律形式定下來。

一場糧食風波安然渡過。

北宋初年,市場繁榮,這和宋太祖保護自由貿易的政策是密切相關的。

【注】①宋太祖因彈雀被阻而動怒事,見司馬光《涑水紀聞》。

②宋太祖御批“汝手指寧無長短乎”事,見宋·朱弁《曲洧舊聞》。

③楚昭輔因糧運不繼見責事,見《續資治通鑑長編》。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九回 江南鼓頻 一片降旗出石頭(1)

話說南唐後主自定下了“尊事大宋、息兵恤民”的國策之後,便一直是減賦息役,糾正了許多擾民措施;選派廉正官吏;減省宮廷費用;注意水利建設;制鐵錢流通以防金銀、銅幣外流;省錄獄囚,平反不少冤獄;獎文學之士,興辦學宮;他每晚在光政殿中,召集近臣諮問民間疾苦,探討行政得失,常常議論到深夜。他又非常禮敬大臣,“賞人之善唯恐不及,掩人之過唯恐有聞”。加以他本性慈仁,又崇信好生惡殺的佛教,是以“草木不殺,禽魚鹹遂”。境內百姓信佛的人極多,寺廟之盛冠於各國,雖然迷信之風大盛,卻也一改五代以來,民風強悍的積習,盜賊兇殺忤逆等不良現象極少。至今江南文風很盛、民氣柔順實在和他的提倡有關。在他當皇帝的十餘年中,國內安定,四民樂業,民感其惠。較之其他各國,李後主也算一個好皇帝了。

至於他奉事大宋,確實可以說是恭謹唯恐不及。除每年必按定例貢獻十萬白銀之外(這定例是淮南兵敗時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