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3 / 4)

小說:宋太祖傳奇 作者:九十八度

安陵給父母掃墓。

他的父親趙弘殷是趙匡胤跟隨周世宗始徵淮南那年去世的,去世時的職位是龍捷都指揮使,死後屍體運回開封,葬在開封城東南隅的小山包上。後來趙匡胤母去世了,也附葬在一起。趙匡胤當上了皇帝,按例自然要追封父、祖,趙弘殷也榮膺皇帝稱號,廟號“宣祖”。大宋乾德元年,宋太祖命司天監和內客省使改卜吉地,選中了洛陽蛩縣西南四十里的鄧封鄉南訾村。於是先派王溥、後派趙光義進行大規模的興修陵墓。這陵墓,用了萬名工役,修了三年才竣工,中間有一次隧道崩壞,壓死了工役二百餘人,這也算是給趙弘殷殉葬吧。安陵修好之後,趙匡胤把父母及第一位夫人賀後(這後位是追封的),第二位夫人王后都遷葬到這裡,算來也有好幾年了,因為國事繁忙,一直也不曾親自來看過,心中常自不安。這次可下定了決心,下了掃墓的詔令。

皇帝掃墓,這是以孝率天下的大事,而皇帝出巡這豈是輕易的?為此事做準備的有宗正府、宣徽院、工部、三司使、御前司、開封府、西京留守,以及沿途各府、縣衙門,足足準備了兩個來月,總算是百事齊備,至五月中旬,宋太祖才在五千多名馬步軍侍衛下,率了幾百個大臣成行了。

開封府至安陵約八百餘里,一行人走了半個來月才到。於是在岡下安了行宮,次日沐浴齋戒之後,宋太祖才在群臣的陪同下,緩步走上山岡。他舉目四望,只見一條龜背青石大道足有四丈餘寬,筆直地通上山去,路兩側石象、石馬、石龍、石虎、石翁仲一對對排開,雕刻精緻。山上樹木成林,一片翠綠,山花爛漫,萬紫千紅。甬道上片塵不染,四周是一片寂靜。天空白雲悠悠,林深處杜鵑聲聲,宋太祖只覺神清氣爽,塵慮全消。

這山岡也不甚高,不多時已到岡頂,岡頂是一片平地,眼前是一片宮殿,建得十分雄偉,哀樂聲中,他步入殿堂,只見燈燭輝煌,迎面便是宣祖、杜太后的兩尊青銅塑像,和真人一般大小,龍袍、鳳冠,安坐在九龍椅上,和真容極其相似。趙匡胤見了不覺淚潸潸下,淚眼模糊中,見像前案上陳列了許多籩、豆、箐、簋等禮器,形狀怪異。問道:“這些是什麼?”侍臣道:“這是禮器也!”太祖道:“我父母怎識得這些東西?”立命撤去,換上了牛、羊、雞、鴨、魚、肉等常膳。三禮獻畢,宋太祖又去偏殿給兩位故後獻了禮,便緩緩繞過大殿,來至殿後墓前。墓陵高大雄偉,便如一座山包,這山包下,便臥著父母和附葬的妻子了。叩拜已畢,想起了父母的音容笑貌,憶及愛妻的諸般體貼關懷,數十年往事都湧上心頭,不覺痴了,於是坐了下來,手肘撐在膝上,把頭埋在雙掌中,沉入了深深的回憶:他想起了自己貧困的卻又充滿歡樂的童年;艱辛的卻又充滿幻想的少年;熾熱戰鬥的卻又充滿危難的壯年;以及十七年來輝煌卻孤獨的帝王生涯。這一切他不知是由於太忙沒功夫,也不知是由於他天性不喜歡回顧,多少年來,他從未仔細想過。而現在他的成就,應該是一個人所能企及的頂峰了,他應該滿足,他應該是無愧、無悔、無憂的了。可是,此刻的他卻一點也不快樂,在父母、妻子的墓前,他第一次感到生命的短促,人世的無常,他第一次感到不管帝王、螻蟻,到頭來還不是一樣化為塵土?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已經老了,也許不久就將相隨父母於地下了,可是他似乎還有許多許多事情還沒來得及做:北漢未平,幽燕未復,河患未治,士民未富……太多了,太多了,就是再給他幾十年也未必做得完,可是他已經感到近來體力已大不如前,來日無多了。

他是否也曾想到這一輩子他做過了的錯事、壞事?他是否想到他錯殺過的人,他所辜負過的友情呢?他是否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愛情呢?……漸漸地,太陽過午了,五月底的太陽是很毒的,幾千軍士、朝臣暴曬在甬道兩旁,一動也不敢動,熱得汗涔涔下,可是宋太祖坐在樹蔭下的石凳上,依然一動也不動、一動也不動……誰敢驚動他呢?天威難測啊!眾人肚子餓得咕咕叫,腳站得麻了,已經有人中暑倒下。參知政事(宰相)呂餘慶是宋太祖藩邸隨從,他大起膽子,輕步走到太祖身邊,低聲奏道:“陛下,時候不早了,該下山進膳了!”宋太祖茫然抬起頭來,聽呂餘慶又說了一遍,驀地醒覺,抬頭看了看天色,點了點頭,長嘆一聲,站起身來,重新到父母墓前跪下,低聲稟道:“父親、母親,孩兒去了。孩兒出來一趟不容易,也許這一生再難前來拜望你們了!”又去賀後、王后碑前作了兩個長揖,再一次流下淚來,轉身走到殿前平臺上,四面望了一會,吩咐道:“取弓箭來!”左右獻上弓矢。太祖登上闕臺,向西北方向盡力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