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1 / 4)

小說:復貴盈門 作者:竹水冷

到底是什麼事要這樣瞞著。

……

回去康郡王府,一路上琳怡腦子裡亂亂的不知在想什麼。

進了屋,梳洗乾淨。琳怡拿起桌子上的茶來喝,差點就將茶蓋打落。

“在想什麼?”周十九笑著看琳怡,伸手指指旁邊的棋籠。

左右也是無事,現在又沒有睡意,琳怡走過去和周十九擺起棋來。

“惠和郡主送了我一支金釵。”不用說太多,周十九就能明白她的意思。

周十九盤膝坐在炕上,身上的白袍如同窗外皎皎月光,“姻奉竹從海上回來應該會去福建任職。”

突然提到姻家。

琳怡靜靜地聽。

“這是姻奉竹自己的意思,要真正替百姓做些事。”

琳怡抬起頭來。“朝上同意了要開海禁?”否則姻奉竹去哪裡不好為什麼要去福建?姻家為民請命,為的是海邊打漁為生的百姓,以姻奉竹的性子,請命不成,心裡必然愧疚,會想方設法彌補。

許多話不用和她講的太清楚,周十九接著道:“戶部官員奏報今歲福建米價騰貴。皇上命江西運米往福建。皇上當朝說。福建今日米貴全因去年水患,本年漕米緩徵。再者福建地處海濱人多田少,日後缺米。可向鄰省借支錢糧,如遇災荒及時放賑,再行奏報朝廷。”

這樣一來就為欲開海禁做足了準備,福建漁民也不必擔憂日後生計。姻奉竹這次進京也不算白來,日後回去福建就更加容易上任。

琳怡回想今日父親在桌上興高采烈的模樣,原來是因為福建之事高興。在福寧那些年不要說父親,連她都聽慣了水災過後流民攜全家出走覓食的事。若是朝廷能如此,百姓便能得了實惠。

周十九道:“皇上命戶部核算海禁之前市舶司每年交納朝廷多少關稅。”

琳怡眼睛一亮,真是好法子,都說開海禁,真正會如何沒有人知曉,戶部將數字報上來,朝堂上會有不少人驚訝。

朝廷有了這些銀子,地方壓力大減,首先輕鬆的是戶部,戶部定會大力推促整件事。

想到這個,琳怡道:“從前總聽父親說朝廷會在福建、山東、奉天等地設倉儲存米糧,現在福建先行一步,接下來是不是各地也要動手籌備。現下正是秋收,各地奏摺也該陸續送去戶部……若是戶部不同意開海禁,不上摺子迎合,那麼接下來皇上就要和戶部要銀子惠及各地,戶部拿不出銀子就成了眾矢之的,今年只要有災禍朝廷賑濟不利,戶部尚書就別想再在安穩做官,是餘生都在大牢裡度過,還是成為皇上身邊的能臣,想必誰都能算出這筆賬。”

周十九讚賞地看了琳怡一眼,“我怎麼不知曉,什麼時候元元做了閣老。”

這時候打趣她,“妾身不過是順著郡王爺的意思說下去罷了。”《道德經》上有說,治大國,若烹小鮮。雖然她不懂治國之策,不過周十九恰好說的是朝廷收支,這和中饋相通,政事謀略她不懂,不過最終的結果已經昭示,她還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皇上不是一時興頭要開海禁,而是已經謀劃了許久,怪不得周十九一早就站在開海禁這邊……這樣的深思熟慮,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誰攔也是攔不住的。

周十九笑道:“聽岳父說,御史要拿祖宗家法來壓皇上。”

琳怡正好堵死了周十九一步棋。祖宗家法……前朝就已經禁海,是前朝皇帝的祖宗家法,還是大周朝的祖宗家法,只要皇上當朝這樣問,說此話的御史就要嚇得跪在金鑾殿上。

不過她剛提起的是鄭家,怎麼會引出周十九這樣一段話。琳怡思忖著,“鄭閣老如今是願意推行海路邦交外貿了?”

周十九道:“戶部尚書和鄭閣老交好。”

也就是說本來要致仕的鄭閣老經過了這次會再得皇上重用。

琳怡微皺眉頭,“郡王爺是覺得應該和鄭家結親?”

周十九搖頭,“未必。開海禁成了定局,接下來皇上不免要著手另一件事。”說著深深地看了琳怡。

琳怡心裡一跳。

周十九微微一笑,“皇后娘娘只誕下了一位公主。從前帝后感情疏遠,現在漸漸回溫,藉著這個機會也許皇上想到過繼之事。皇后娘娘過繼了哪位皇子。這個皇子就有可能……”

有可能成為儲君。

“鄭閣老曾教過二王爺。”

也就是說鄭家和二王爺走動的近。

如果現在陳家和鄭家結了親,就可能會被動劃為二王爺一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