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哥不禁撇嘴。
蕭氏看在眼裡也不生氣,慈愛地將衡哥拉過去,親自將平安符放進他的荷包,“藥王廟的香火旺,若是能保平安也是好的。”伸手也將琳怡的平安符放好。
琳怡和衡哥的生母生下他們就過世了。蕭氏一手將他們拉扯大,他們便將蕭氏當作生母般看待。
衡哥想起今天的不快,一股腦和蕭氏說了。
見蕭氏沉吟不語,衡哥乾脆問道:“母親,我們是不是很快就會回去?”
琳怡抬起頭看蕭氏,蕭氏的表情明顯地猶豫不決,“這件事要聽你們父親的,”說著頓了頓,“來京之前你們兩個不是還很高興,現在怎麼了?”
期望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外一回事。
兩個孩子不說話,蕭氏又安慰衡哥,“明日讓你父親帶著你去街上轉轉,有什麼喜歡的儘管讓你父親買給你。”
聽說在京裡買東西,衡哥的眼睛亮了,京城畢竟大,許多新奇的東西福寧都沒有。
蕭氏接著安慰琳怡,“京城的成衣匠做工細緻,我請來給你多做兩套衣衫,再給添置些首飾、頭面,一會兒匠人就會將樣子遞進府,你挑一挑,早些讓他們去打。”
若是重生前她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高興,琳怡笑道:“首飾我還有許多,就不用再打了吧。我們從福寧拿過來的衣裙也有不少,有兩套嶄新的都沒穿過。”
蕭氏道:“那是福寧的樣式,京裡不興穿那個,你沒看到府裡的姐妹都在褙子外穿鮫紗,這樣穿出去大方好見人。”
怪不得蕭氏出去上香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原來是去找打首飾的匠人。
就算要置辦些首飾也不用這樣著急。
是大伯母在母親面前說了什麼?還是父母這次回京城另有打算。
琳怡仔細想著,“母親從小在京里長大,這次出去有沒有遇到相熟的人?”
蕭氏臉上有了些笑容,“京城這麼大,沒想到卻是巧的很,遇見了小時候有通家之好的姐妹。”
蕭氏孃家在京城住過一段時間,後來才搬遷去了宣化府。
蕭氏所說的通家之好,是不是……
琳怡從前沒問過蕭氏這些,更不知道蕭氏去拜藥王爺遇見了誰,琳怡看著蕭氏臉上的笑容,試探這個問,“是不是母親從前經常掛在嘴上的孫太太?”
蕭氏拿起桌子上的茶喝,“不是,孫太太和夫家去了盛京,”說著嘆口氣,“若是她在,我們就能聚在一起敘敘舊。”常在一起的姐妹,一嫁人就各奔東西,能在庵裡遇到小時候得相識,也真是讓她又驚又喜。
在外面受了觸動,蕭氏很願意說起小時候的事。
衡哥不願意聽,本來想要溜走。
聽到蕭氏說話,他又停下腳步。
“我只知道她嫁的是書香門第,再見面她的兒子已經考過院試取了第一名案首,今年要參加鄉試,她去藥王爺面前求個孩子康泰,將來好順順利利入場。”
第一名案首。再聽到這個字眼,她眼睛仍舊免不了重重一跳,果然是她……
林正青是院試中案首,鄉試中的解元。林正青的母親和蕭氏就是從前的相識。
該來的還是來了。
衡哥的眼睛倒是雪亮,“母親說的是不是林家?”
蕭氏詫異地看衡哥,“你怎麼知道。”
衡哥歪著頭一臉的羨慕,“書院裡的人都在說,十二歲的案首,十五歲鄉試,林家出了這樣的後輩光耀門楣。”
蕭氏伸手給衡哥整理領口,“世家名門後代子孫若是沒有兩榜出身也就沒落了。所以你父親才讓你好好讀書,將來透過科舉取個功名,也算是光宗耀祖。”
衡哥聽著這話沒有反駁,反而思量起來。
琳怡長吸口氣讓慌跳不停的心平穩下來,“母親準備去林家走動嗎?”
蕭氏彷彿不在意,“林大太太倒是請我們過去坐坐,不過我想著你身子不好就拒絕了。”
屋子裡正說著話,蕭氏身邊的譚媽媽進屋道:“成衣匠來了。”
三太太蕭氏笑著道:“讓她進來吧!”說著拉起琳怡和衡哥,“量好了尺寸,再選用什麼料子,讓譚媽媽幫著挑你們喜歡的樣式。”
三太太蕭氏這樣熱絡地給她置辦衣裙和頭面,就是要帶她去做客。從前她因為身子不好的緣故沒有和蕭氏一起出門,現在她的“病”若是能完全好了,不管長輩如何安排,她至少能參與其中爭取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