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書,將來就是考不上,我的孩兒還能接著念,要是萬一中個秀才,那就是老爺了,咱們家也算讀書人家了。”
栓子把芸孃的說詞搬了出來,眼內帶著絲哀求,他想去唸書。
“就讓栓子去吧,這芸娘還小,不用給她攢嫁妝,先供栓子唸書,將來栓子要是出息,芸娘和月季也好說親事。”
趙氏也同意,她覺得讀書人很高貴。
“是啊,姥姥,舅舅,咱們家現在就栓子一個小子,還是供的起的,要是真有個出息,多好啊,你們看栓子多聰慧,記性也好,不去唸書可惜了。”
芸娘也勸著,她實在不忍這樣耽誤栓子。
“讓栓子去吧,我也不要嫁妝。給栓子唸書。”
月季也開口求情。
“娘,那要不讓栓子去?”
趙春生心思也活動了,覺得眾人說的有理。
“你們都這樣說,我還有啥說的,我又不是那不開竅的人,真想不到俺孫兒也要成讀書人了。”
秦氏拉過栓子。捧著他的臉,眼睛溼潤了。
“謝謝奶奶,謝謝爹,謝謝大姑,二姑,謝謝大姐。謝謝姐。”
栓子高興的不行,躬身挨個謝了一遍。
眾人都笑了開來。
趙春生拎著東西出去了,這邊開始忙活晚飯。
飯擺在了桌子上,趙春生回來了,一臉的喜氣。
“說成了?”
秦氏趕緊問著,神色有些焦急,看來她還是很重視這事的。
“成了,成了,陳先生看我送的禮很高興。聽說我要把栓子送過去讀書,還直誇咱們家人有遠見,說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說要是莊子裡的人都這樣想,那孩兒將來肯定有出息,還說有不少比咱們家日子過的好的,可就是不把孩兒送來讀書。還說就唸那麼幾年,沒啥用。好愚昧,說咱們家不錯,他收下栓子了,讓我二十那天領著栓子,拿著束脩過去就中。”
趙春生被先生誇了幾句,有點找不到北了。
“這一年多少銀子啊。”
秦氏聽先生這樣說也很高興。不過還是很關心錢的問題。
“一年二兩五錢,要是銀子不太夠,給點肉啊蛋啊,雞啊啥的也中。先生說,都是一個莊子的。只要差不多就行了。”
趙春生問的清楚,所以一下就答了上來。
“哎,說起來這想是以前,這二兩多銀子啊,咱們家是連想都不敢想,不過現在看看是能供起栓子。栓子啊,你可得好好學,不然奶奶可不依。”
秦氏交代著栓子。
“奶奶放心,我肯定跟著先生好好學,不然我對不起您,對不起我爹,我姑,我姐她們。”
栓子站直了小身板,衝大家保證著,神色非常的認真。
眾人皆點頭,有這個勁就行。
第二日趙春生拉著車上又到了岔路口,東西擺好,他去了鎮子,這次他沒拉車,車就停在了旁邊。
東西都擺好,芸娘看看路上,行人不少,有去鎮子上的,也有從鎮子上回來的。
那些回來的人肯定是去的早,清早都沒吃東西,看到這邊熱乎乎的元宵,說不定就想吃一碗呢。
芸娘就讓月季升起了火,頭一鍋沒敢多煮,沒人要的話,就他們幾個吃了算了。
這邊一生火,芸娘就覺得暖和多了,騰騰的熱氣燻的人有些迷糊。
元宵出鍋,果不其然就有人來問,不過這些都不是昨天吃過的人,芸娘又解釋了一番。
有第一個坐下的,就有二個,當然也有人問完快步走了,再走會就到家了,何必花錢在這兒吃呢。
三三兩兩的,有幾個人在吃,吃完都說不錯,給了錢走了。
雖然人不多,芸娘卻很高興,這還沒到正點呢,到正點人才會多。
芸娘又下了些,這次準備給栓子和月季吃的,怕等會到了正點,他們又忙的沒時間吃了。
“大姐,大姐,那邊那輛馬車跑的老快了,像上次撞我們車那輛一樣,跑的可快了。”
栓子從官道上跑了過來,和芸娘報信。
芸娘停下了手中的勺子,順著栓子說的方向看去,確實有輛馬車飛奔而來,速度很快,和上次那輛差不多。
芸娘皺皺眉,沒再去看。
那輛馬車飛奔著就跑過了岔路口,車伕的嘴還動了動,好像在說著什麼。
這邊元宵出鍋,芸娘盛了幾碗,他們分著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