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會而,有許多的經驗和方法需要進行交流,卡耐基並沒有向他的朋友傾吐心中的煩悶,反而顯得非常高興的樣子來慶祝他朋友在事業上的成功。
與朋友的異地相逢,使卡耐基暫時擺脫了家庭生活的鬱悶。他們一起開始了在法國的旅行,並無所顧忌地交流著各自的情況。面對眼前這位老朋友,卡耐基始終沒有說出內心的痛苦。
本來卡耐基就十分懷念故鄉,見到故鄉來的朋友,這種思鄉之情更加濃烈,他真希望能立刻回到美國去。
克洛依的第四部小說發表了,卡耐基評價克洛依那本新完成的小說是〃美國文學史中最佳的農民生活紀錄〃。而且,透過與朋友的交流,卡耐基又獲得新的人生經驗。
朋友離開後,卡耐基的生活又如以往一樣,寫作上的失敗,家庭中的吵鬧使卡耐基困苦不堪。
而洛莉塔內心也非常失望。她原先那種貴族氣派已不能吸引卡耐基了,而她對卡耐基那種美國農村男孩的性格難以忍受,她心中嘲諷卡耐基的行為,而且經常出口傷害他。
這時她也非常明白自己的這個美國獵物既不是一位文藝小說家,也不是一位非常富裕的商人。反過來,她厭惡卡耐基那種執著於自己的事業,儘管暫時不成功,也不願放棄的性格,認為這不能適合自己的那種生活方式,她似乎變得瘋狂了。
不僅如此,洛莉塔不願離開巴黎,而卡耐基又對巴黎生活感到失望,這使卡耐基陷入另外一種煩悶之中,這樣的生活情形和他原先那種樂觀知命的性格相沖突,旅行和朋友的到來都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困楚。
他需要事業,他要重新回到他原來的世界裡,要和他的朋友在一起,擺脫內心的痛苦。
卡耐基不顧洛莉塔的反對,執意結束了在巴黎所有的事業,打點好自己的行李,帶著妻子,登上美國的輪船回到自己的故鄉。
卡耐基以他那一往無前的精神氣質,毫不猶豫地回到了紐約,開始了以前的公眾演說事業,開創著他自認為前程廣闊的前程。
戴爾·卡耐基自創業後也遭受過一些挫折,但從沒有陷入像這段時間的低谷之中,以前的挫折和困難對於他來說都像是一陣輕煙,彷彿並不算什麼,而現在的他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他自己覺得,這種嚴峻的情形是對他人生的一次大折磨,也是一次大考驗。
從巴黎回到紐約後,卡耐基很少對外人說其他的婚姻,也很少帶妻子去參加別人舉行的宴會。他只是每個週末參加在紐約曼哈頓區一個地下俱樂部與赫蒙·克洛依會面,在聚會中,他變得很少發言,而是聽別人宣講自己的觀點。
洛莉塔雖然不願意回美國,但美國對她似乎還有一種神秘感。可當她來到美國後卻感到深深的失望,她沒有找到以前想像的那種生活,覺得紐約又髒又亂,一切比不上巴黎,而家庭的不富裕使她沒有更多的錢去旅行,她的心情比以前變得更糟。特別是美國人對她的那個貴族頭銜根本不感興趣,聽她說是某某伯爵時,只是表示一下微笑,一點也不尊敬。家庭內外交困的生活,使她處於一種內心狂亂的境遇之中,她更加痛恨卡耐基,因此,有時藉著酒瘋和卡耐基打架。每當此時,卡耐基就離開家,外出兜風。
這時卡耐基在寫一本書。這本書名字叫做《林肯外傳》。他在構思這本書的時候一方面是出於對林肯的崇拜,一方面是因為厭惡家中的一切。他發覺,林肯的家庭生活和他的家庭生活竟有如此的相似之處,雖然寫的是林肯,但他覺得這完全是在寫他的自傳。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正是他的自傳。他注入自己所有的熱忱和精力來完成這本書,因此他認為這本書是他的所有作品中最佳的創作之一。
雖然卡耐基與洛莉塔的婚姻很不美滿,但卡耐基很少對外界介紹他的妻子,也很少在書中正面描寫自己的妻子,因此外界對他的這段婚姻猜測不已。然而在《林肯外傳》中,卡耐基卻分明清楚地描述了自己的婚姻狀況。
卡耐基是借亞伯阿罕·林肯和瑪麗·陶德的不幸婚姻來描述自己對婚姻的怨恨。
《林肯外傳》敘述了林肯和他妻子的生活情況。卡耐基用相當多的筆墨細膩地描述了瑪麗·陶德的悍婦作風,這一切實際上就是他本人對洛莉塔·包卡瑞的印象。
〃陶德回溯到六世紀來誇耀她的樂榮祖先……瑪麗·陶德是在勢利的法國學校接受教育的,那些教師訓練瑪麗以巴黎口音說法文,並教她跳方塊舞及撒克松圓舞,而這些是所謂高尚的人士在凡爾賽跳的舞曲。
〃許多時候,她是